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新能源周报丨 小鹏汽车被诉“锁电”!电池容量打九折,Rivian遭砍价42%

2022-03-14 15:32

作者:OrlyWu

1、小鹏汽车被诉锁电,车主称小鹏汽车OTA升级后续航里程打九折

2、RivianQ4业绩不及预期,供应链问题可能导致今年计划产量减少一半

3、中信建投:高油价带动电车销量提升,预计22年电动车销量600万辆

4、理想L9汽车详情公布:45~50万元,标配两颗高通骁龙芯片、车载3K屏

一、一周新能源公司涨跌幅榜

来源:华盛证券

截至发稿的近一周以来,热门新能源造车企业股价多数回调,其中小鹏汽车美股近一周跌逾22%;理想汽车、Rivian、小鹏汽车港股跌幅皆超过18%。

而法拉第未来、恒大汽车等分别涨超14%、9%,其中恒大汽车“恒驰5”通过工信部新车一个月公示期,已具备销售资格。

二、新能源车宏观数据和行业政策

1、工信部: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3月7日,工信部印发《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标准,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

2、中信建投:高油价带动电车销量提升,预计22年电动车销量600万辆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近期次石油价格的上升进一步推升了燃油车使用成本,中、美、欧燃油车年化使用成本同比+12-16%,而中美电价基本稳定,电车使用成本变化很小。

预计此次高油价将带动电车销量提升,尤其是混动车型销量提升,预计22年电动车销量600万辆,其中混动车型占比将快速提升5pct至22%。

3、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召回新能源汽车83万辆

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2次,涉及车辆873.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28.8%。其中,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59次,涉及车辆83.0万辆,召回次数和召回数量比上年增长31.1%和75.9%。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3033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52.5%。

4、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强调: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取得实效

3月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会议审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

会议强调,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需要抓好节能低碳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此外,抓好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推进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三、新能源车重点公司动态

1、特斯拉2月在华销量接近6万部,同时宣布两款车型涨价

在乘联会中国汽车公布的2月销量数据中,特斯拉连续第6个月站上5万辆月销层级,达到56515辆。56515辆批发销量中,出口量为33315辆,同比增长339%,中国市场零售量23200辆。

另外,根据官网的消息,特斯拉刚刚调高了两款车型在中国的售价。具体来说,Model3 高性能版的价格已调至 34.99 万元起,较原来的 33.99 万元上涨 1 万元;Model Y 长续航、高性能版的价格分别为 35.79 万元和 39.79 万元,较之前的 34.79 万元和 38.79 万元上涨 1 万元。

2、RivianQ4业绩不及预期,供应链问题可能导致今年计划产量减少一半

电动皮卡制造商Rivian于上周四(3月10日)盘后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该公司Q4业绩不及预期,且由于供应链方面的限制,预计2022年的计划产量减半,降至2.5万辆。财报公布后,该股延续了今年的跌势,盘后暴跌近13%。

相关阅读:Rivian股价腰斩!再遭遇业绩杀,这次要“失宠”了?

3、小鹏汽车被诉锁电,车主称小鹏汽车OTA升级后续航里程打九折

近日,小鹏汽车遭到不少车主投诉称,自己的车在去年年末经过一次OTA(汽车远程升级)后,续航里程明显下降,怀疑小鹏汽车通过OTA的方式对车辆进行了“锁电”,这些车主均是小鹏P7的首批用户。

从续航里程来看,四川车主乐先生车辆原本480公里的表显续航里程,也掉到了430公里,不足原有的90%。

4、小鹏P5正式登陆欧洲,四国同步开启预订

3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旗下小鹏P5,正式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欧洲四国共同开启预订,与此同时,荷兰首家小鹏汽车体验店正式开业。

今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欧洲头部经销商集团——Emil Frey NV集团在荷兰、Bilia集团在瑞典均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小鹏汽车作为优势车型快速导入当地,在不久将来,包含即将开业的丹麦、挪威品牌直营体验店在内、遍布欧洲主要市场的销售网正在逐步铺开。

来源:小鹏汽车官网

5、理想L9汽车详情公布:45~50万元,标配两颗高通骁龙芯片、车载3K屏

3月9日, 理想汽车官方公布了理想 L9 的部分信息,而且还放出了两张内饰细节图,并表示本周三(3月16日)将公布更多信息。

这款车型拥有 1200 公里的 CLTC 续航里程,电池 200 公里 + 汽油 1000 公里;配备隐藏门把手等。官方表示,理想 L9 将于 2022 年北京车展期间首发,价格区间:45-50 万元(根据配置不同)。

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6、比亚迪唐DM月销破万 拿下中国中大型SUV销冠

比亚迪公布2022年2月份销售报告,报告显示,2月合计销售91,078辆,同比增长335.2%,一举成为国内车市的销量亚军。

同时,随着DM-i超混动力产能的提升,2月份旗舰SUV唐DM狂卖10026辆,同比大增1143%,成为中国中大型SUV销量榜的销冠车型。

7、蔚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首日总市值超2600亿港元

2022年3月10日,蔚来成功通过介绍方式在香港交易所完成上市,正式开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9866”。首日开盘价为160港元,一度小涨后回落,截至发稿,跌0.5%,股价报159.2港元,总市值2657亿港元。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蔚来在香港成功上市离不开用户的信任、员工的付出以及合作伙伴们的支持。当下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将不断用技术创新,持续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产品与体验,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

8、恒大汽车“恒驰5”通过工信部新车一个月公示期,已具备销售资格

根据工信部官网最新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53批)清单,“恒驰5”仍在清单之中,这意味着“恒驰5”已通过工信部新车一个月公示期,具备销售资格。

据了解,目前恒驰方面已发布高薪招聘汽车销售顾问广告,之前市场曾传闻“恒驰5”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销售。

9、东风集团股份:前两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7,318辆,同比增长270.2%

3月9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2022年2月产销快报,2月份汽车销量205485辆,本年累计销量509134辆,累计同比增长19%。其中,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853辆,本年累计销量37,318辆,同比增长270.2%。

10、通用将在加拿大建电池材料工厂

3月8日,据新浪科技报道,通用汽车宣布,将于韩国POSCO Chemical合作,共同投资4亿美元在加拿大建设一家生产电池材料的工厂。

这家工厂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贝肯科市,负责生产汽车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新工厂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使用,将创造大约200个就业机会。据通用汽车表示,通用计划到2025年时,将有能力在北美制造100万辆电动汽车。

四、新能源车机构观点及投资评级

1、巴克莱:维持Rivian【持股观望】评级,下调目标价至47美元

巴克莱分析师Brian Johnson告诉投资者,Rivian上周四表示,自公司最初设定定价结构以来,零部件和材料的成本已“大幅”上升,但该公司将遵守原有订单的原始定价。这位分析师认为,计划中涨价已被纳入了投资者的预期,但最终,该公司取消涨价使得Johnson下调了该公司在2023年之前的车辆出售价格和利润率预期。

巴克莱将Rivian目标股价从115美元下调至47美元,维持“持股观望”评级。

2、中金:维持理想汽车-W【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56港元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理想汽车-W“跑赢行业”评级,当前股价对应2.5x的2022年EV/Revenue,目标价156港元,对应4x2022年EV/Revenue,较当前股价存在59%的上行空间,美股目标价39美元。

长期看,该行认为公司具备强产品力基因,伴随后续产品线丰富,有望在各细分市场多点开花,推出多个畅销车型。

3、美银证券: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下调目标价至22港元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指,吉利汽车管理层就2月销售及业务展望举行了电话会议。其中,2月中国星系列维持贡献总销售的超过24%;新能源车销售达1.45万辆;及由于交付延迟和渠道库存水平低,零售销售较批发为差。该行又引述管理层指,俄乌冲突的影响有限,因汽车供应链对两国的依赖小。

而集团今年对俄罗斯的销售目标原为3.8万辆,虽然目前对俄罗斯经销商的批发暂停,但集团已计划在3月中重开。美银证券下调吉利股份目标价,由26港元降至2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并调低集团今明两年销量预测1%及4%,以反映俄乌局势的影响及2月销售表现。

以上就是本周新能源周报的全部内容,若想了解新能源车行业和公司的最新动态,请持续关注华盛通APP《新能源造车势力》专题以及相关报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