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2-03-07 20:08
作者:Fyuan
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近期油价不断飙升。上周原油ETF表现十分强势,2倍做多原油ETF $UCO 周涨43.48%,2倍做多油气产业的 $GUSH 和美国布伦特原油基金 $BNO 等周涨幅均超20%。
昨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总统拜登和政府各部门正讨论是否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消息一出,原油价格再度暴涨。3月7日周一,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涨18%至139.13美元,受此影响,美股三大期指盘前一度跌近2%。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去年提供了全球10%的石油供应。相关石油交易商认为,外界一旦开始担忧俄罗斯石油禁运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原油争夺战。
原油作为“大宗之母”和重要战略储备,一直备受关注。历史上原油危机对市场有何影响呢?
过去50年,全球爆发了3次原油危机,最终收场都缘于地缘冲突政治缓和、供给恢复。以下基于招商证券最新报告,提取了高油价对宏观经济、主要指数、各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
一、油价上升推动CPI走高,抑制投资和消费
从宏观层面来看,油价上涨一方面直接带来工业生产领域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价格输入和收入转移效应带来CPI的走高,CPI与固定资产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1973年至1974年,美国CPI同比由6.2%上升至11.0%,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速由4.95%降低到-0.84%,固定资产投资由13.39%降低到6.38%。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二、油价上升使经济下滑,标普500受到冲击
整体来看,油价的大幅上涨往往带来宏观经济的下滑,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冲击,随着石油危机持续时间以及对经济冲击程度的不同,股指下跌的程度也有差别。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世界原油均价将近翻了四倍,美国GDP同比从 5.60%降为-0.50%;以OPEC的两次提价为界限,标普500有两轮的大幅下跌。标普500从1973年10月16日的110.19点开始到12月6日持续下跌至94.42点;从1974年初的99.80连续9个月下跌,到9月30日至63.54,跌幅达36.33%。
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GDP由1978年的5.5%到1980年降为-0.30%,两伊战争之后美国GDP从1981年的2.5%降低到-1.80%;这次相比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对美国股指的冲击相对较小,标普500在短暂的下跌之后,随着油价企稳,迅速恢复并大幅上升。
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由于各国开始加强对石油产业及替代能源的发展,加上这次石油危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对美国经济冲击较小;标普500从1980年7月16日的368.95点骤降至10月17日的298.76点,此后随着油价的回落而反弹。
三、对各板块的影响
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上行期间(1973年10月至1974年3月),电信行业指数跌幅最小为0.93%,基本材料行业跌8.02%,油气行业跌10.58%,消费者服务和日用消费品行业指数跌幅最大分别为18.72%和23.32%。整个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电信行业和基本材料行业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金融和消费者服务行业跌幅最大。
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期间(1978年7月至1980年12月),基本材料、工业等行业指数有所上涨;油价回落期间,金融行业、卫生保健行业和电信有较大幅度的上涨。金融行业的上涨主要在于80年代初期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为美国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带动金融行业出现大幅上涨。
第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期间,除了油气行业价格指数上涨2%,其余行业价格指数全部大幅下跌。
总的来说,高油价期间各板块表现不尽相同,但也呈现出一些共性:
四、对相关行业影响
从汽车产业来看:油价的高企会从整体上抑制汽车的需求。三次石油危机期间,全球汽车销量均有较大幅度下滑。从趋势上来看,高油价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日本、美国、欧洲、中国等相继开始在新能源车领域积极布局。
从能源结构来看:几次高油价使得原油在全球能源消费生产中占比逐渐降低,天然气、煤炭、核能等占比逐渐提升。根据BP统计,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时,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约占50%;经过几次石油危机,油价的上涨,能源结构中,石油的占比逐渐减少,到2020年石油占比降至31.2%。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