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2-02-16 19:58
作者:Travis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加拿大队员们上身的lululemon羽绒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件“加拿大队服”随即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受到热捧。据悉,lululemon冬奥同款在北美线上迅速售罄。
不过,lululemon最出名的产品还是它的瑜伽裤,其甚至被誉为瑜伽界的“爱马仕”,一条瑜伽裤在中国零售价大概750至1000元之间。虽然产品价格偏高,该品牌还是拥有极高的人气,在线上线下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有媒体报道,其存货常年周转天数保持在40天左右,很少有积压的库存商品,而耐克2020年和2021年存货周转天数别为112天、105天,由此可见lululemon产品的畅销程度不一般。
此外,该公司股价也有不俗的表现,在2016-2021年的6年间取得了超640%的涨幅,年均涨幅(CAGR)达36%。作为对比,耐克 $NKE 的同期涨幅约为190%。2020年lululemon $LULU 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在当时成为市值超越阿迪达斯 $ADDYY 的运动品牌新贵。去年11月,其市值还一度站上600亿美元。
一、瑜伽裤起家的LULU,男装业务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女装
靠瑜伽裤起家的lululemon于199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如今已拥有丰富的产品线。2015年lululemon首次推出ABC男士长裤,为全年增加了15%的销售业绩。据悉,如今其男装业务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女装。此外,该公司也有推出个护产品和运动鞋等。
Lululemon产品定位高端消费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这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对价格不太敏感。定高价的同时,其产品还较少打折,维护了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较高的利润率。
此外,该品牌在网络上的走红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女性用户居多的社交软件小红书上,lululemon相关笔记达14万+篇。用户对lululemon瑜伽裤的评价大多为“舒适、柔软、支撑力好、有型”等。
二、LULU中国市场增速快,近4年平均毛利率超耐克、阿迪
跟其他飞速崛起的品牌一样,lululemon大火也少不了中国市场。根据该公司2021年Q3财报,lululemon在中国线上和实体门店的销售,过去两年间实现了70%的复合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倍。截至2021年10月31日,lululemon在中国(包括港澳台)的门店数量达71家,超过总部加拿大,中国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店面数量拥有国。
此外,据悉Lululemon在毛利率方面表现一直很出色,其2017年就实现了52.80%的毛利率,且近四年来平均毛利率高达55%,超过了耐克 $NKE 和阿迪达斯 $ADDYY 。
该公司于今年1月10日披露,对于2021年Q4的业绩,公司预期营收将接近此前指引21.25-21.65亿美元的底部,同时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也将接近3.25-3.32美元指引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该公司的财年与日历年不同,例如2021财年将于今年1月30日结束。
三、LULU男装、电商和国际业务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与大盘比较一致,LULU的股价今年以来表现并不理想,已跌近20%。在其发布最新财报预告后,Guggenheim分析师Robert Drbul下调了LULU第四季度的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期。营收预期从21.54亿美元下调至21.3亿美元,每股收益预期从此前的3.32美元下调至3.27美元。
不过,尽管下调了对LULU的Q4预期,分析师Drbul仍对该股持乐观态度,维持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为475美元。他认为,LULU将受益于需求的推动力,并提到了大众对健美生活和运动休闲产品的观念转变。此外对该股有利的关键因素还包括,LULU没有长期债务,且其产品受季节因素影响有限。
可以证明LULU产品需求强劲的是,在过去两年里,该公司营收年均增长26%(CAGR)。2021年Q3,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0%,约为14.5亿美元;净利润约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3%。
Drbul还指出,该公司的库存风险已有所降低,因为它拥有“强劲的电商业务”,而且几乎没有批发业务。值得注意的是,LULU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开展业务:线下直营店和直面消费者的线上网站lululemon.com。该公司管理层曾在Q3财报电话会上指出,“我们大约40%的库存由核心无季节性产品组成,这有助于我们进行库存管理和周转率决策。”
此外,Drbul还声称,LULU的男士运动休闲装、电子商务和国际业务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谈到LULU全年业绩时,Drbul表示:“2021年,数字业务的渗透率将占LULU总营收的50%左右,高于2019年的30%,随着公司受益于大量的数字相关投资,利润率可能会有所提高。”
据Tipranks,21名追踪该股的华尔街分析师中,有14人给予该股“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为439.2美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