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2-02-09 22:01
作者:Nicole
震动芯片行业的“世纪大收购”于昨日官宣终止!
2月8日,软银及英伟达正式发表声明,宣布终止此前软银 $SFTBY 将ARM出售给英伟达的交易,理由是交易遭到了美英及欧盟等多地监管机构强烈反对。2020年,英伟达和软银商定,英伟达将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股票和12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ARM,预计交易完成后,软银将保留不足10%的股份。
而随着英伟达近两年股价腾飞,在交易宣布终止之前,这一交易的价值上涨至660亿美元,本将成为芯片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交易正式告吹后,软银将获得至多12.5亿美元的“分手费”,即2020年签署出售合约时英伟达交给软银的押金。
交易官宣告吹后,软银CEO孙正义在昨日公布财报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计划在截至2023年3月结束的财年推动ARM进行IPO,最理想的上市地点是纳斯达克,因为ARM很多客户都在硅谷。
同时,孙正义豪言“ARM上市将是芯片业史上最重要的IPO”,并且表示ARM正进入一个“黄金期”,将推动云计算和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的革命。
究竟ARM是什么来头,让英伟达“苦追”一年多?孙正义如此看重ARM行业地位,此前却欲卖出套现?ARM闯关IPO,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
一、ARM在芯片行业是什么地位?
ARM是一家半导体设计与软件公司,总部位于英国剑桥,其前身为Acorn电脑公司,成立于1979年。
ARM主攻芯片的底层设计,其商业模式为IP授权,向客户提供处理器授权,不直接提供芯片产品。芯片生产厂商通过支付费用获得ARM处理器的授权。该模式令ARM成为芯片底层架构的“隐形王者”,高通、联发科、华为、苹果等企业均采用Arm芯片架构开发芯片。
也正是因为如此,英伟达欲收购ARM遭到了监管及高通、微软等公司的强烈反对。
在2016年,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押注芯片开发前景。CEO孙正义在2000年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获得了惊人的回报。市场一度认为收购ARM,将是孙正义“阿里巴巴式”的点石成金再现。
而除了英伟达外,曾经表示有兴趣收购ARM的还有苹果等公司,不过苹果在经过业务评估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二、软银溢价43%押注ARM,缘何又要卖出?
2016年软银出手320亿美元买入ARM,较ARM当时的市值溢价达43%,这也是当时软银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而当时额点软银负债高达千亿美元,因此许多分析师认为,软银进军芯片开发市场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那么为何孙正义当时选择了重金押注,后续又寻求卖出套现呢?当前市场是对这一举动的看法,主要可以归纳为:ARM本身业绩表现未达到软银收购时的预期,同时近年软银投资的Wework、Uber失利,疫情又重挫了其投资的O2O公司,令其不得不减持阿里股票等套现回血。就在去年11月,软银公布其此前7-9月期间,3个月时间亏掉8250亿日元(约71.42亿美元),震惊整个投资圈!
据软银最新财报,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财年的三季报中,因投资业务录得1565亿日元的净亏损,本季度利润仅为290亿日元(约合16亿人民币),仅为去年同期的2.5%。
就在上一个财季的发布会上,孙正义曾表示“公司正处于暴风雪中”。软银在美股OTC市场上市的ADR,去年累计跌幅达37.57%。
三、或赴纳斯达克上市,ARM还有什么看点?
据软银最新一季度的财报,ARM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财年的三季报中,实现净销售额达到2273.7亿日元(合约19.6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6.9%。
孙正义昨日披露,在经过几年的业绩增长平淡期后,ARM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有望实现25亿美元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6%;营业利润有望在过去两年内实现翻倍。
业务层面,孙正义在昨日的会议上高调点赞基于ARM技术的芯片出货量已达到2200亿片的成就。
不过对于ARM赴美上市这一举动,华尔街似乎并不看好。分析人士认为,ARM赴美上市或无法获得如出售给英伟达的高估值。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