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新能源周报 | 双线造车!小米生态链公司入局,汇丰看好比亚迪至464港元

2021-12-13 14:59

作者:Simon

1、中国新能源车月产销突破40万辆,渗透率近20%

2、比亚迪年产值70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西安

3、蔚来汽车建成700座换电站

4、分析师看好特斯拉再涨超50%至1580美元

一、一周新能源公司涨跌幅榜

来源:华盛证券

截至发稿的近一周以来,新能源造车企业股价呈普遍反弹上涨走势。五菱汽车近一周上涨超14%排名第一,理想汽车(美股)、苹果公司以及Rivian紧随其后。美国新势力Lucid由于负面消息排名垫底,近一周下跌超20%;法拉第未来、长城汽车近一周同样收跌。

二、新能源车宏观数据和行业政策

1、中国新能源车月产销首次突破40万辆,渗透率接近2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月10日介绍,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5万辆,环比增长17.3%,同比增长121.1%。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166.8%,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12.7%。

来源:中汽协

中汽协有关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迅速,不仅月产销首次突破40万辆,而且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20%,达19.5%。

2、中科院院士预测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12 月 10 日消息,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称,今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增长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在 2021 年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新阶段。

他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 330 万辆左右;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受限于电池供应、芯片供应和产能限制的情况下,会继续增长到 500 万台。预估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会达到 20% 以上。

3、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政府2027年前停止购买汽油车

据外媒报道,12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联邦政府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5%。拜登签署这份行政令的目的在于要求联邦政府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相关举措包括联邦政府在2027年之前停止购买汽油动力车,到2035年政府只购买零碳排放的电动汽车、2032年联邦政府建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到2045年这些建筑需达到净零排放、在2030年前开发至少10千兆瓦的清洁电力生产等。

4、北京将大力推动机动车辆油转电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吴世江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将大力推动机动车辆的油转电,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在公交、出租、道路的客货运的行业加大新能源车的应用,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和出租车辆均为新能源车。重点引导和鼓励存量的老旧燃油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推动本市机动车能源和排放结构的双优化。

三、新能源车重点公司动态

1、爆小米双线造车,控股公司智米科技筹备造车

据媒体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已加入造车大军,前通用泛亚的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来源:公开网络

消息人士称有汽车设计公司已经在和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此外,智米科技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汽车保持独立,未看到小米行政体系对智米科技的明显支持。智米的造车方向也是乘用车,首款车是 SUV。

2、比亚迪年产值70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西安

据“西安高新”微信公众号消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及开工仪式于12月5日在西安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和集贤园,共占地约2890亩,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米,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精工中心、齿轮工厂、电控工厂、电源工厂、制动器工厂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3、FF首度披露IPO后财务状况,称资金充足

12月8日,Faraday Future(FF)在加州汉福德工厂举行了线上投资者沟通交流会上,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FF在工厂建设、公司财务、FF 91量产交付、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FF全球CEO毕福康、FF全球CFO  Chuck McBride以及投资者关系副总裁Mark Connelly等FF高管透露,目前FF 91已经完成了冷天和极端沙漠酷暑条件下的产品测试,现在正在进行整车安全测试,FF会在2022年7月推出旗舰车型FF 91。毕福康还表示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支持到7月FF 91完成投产,并表示首家旗舰店将落地比佛利山庄。

4、蔚来汽车建成700座换电站,覆盖31个省/171座地级市

12月10日,随着G30连霍高速东海服务区换电站正式上线,蔚来汽车建成700座换电站,提前完成2021年度目标。从今年4月15日首座第二代换电站上线以来,蔚来在239天内累计上线500座换电站,平均每天就有2座换电站落成,并且今年建设数量同比去年提升了近10倍。

来源:蔚来汽车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这700座换电站包含203座一代换电站和497座二代换电站。现在日均服务超2万次换电,日服务能力最高可提供超17.6万次换电,车站比从此前的606辆/座,降低至204辆/座。

5、长城回应欧拉芯片事件:无心之失,信息未写全

“给用户造成的困扰,是好猫没有将参数配置表中涉及的芯片全部写上而造成的。”12月9日,针对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欧拉好猫”芯片事件,欧拉品牌方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欧拉品牌关于芯片的资料,在官网和产品型录中都呈现为“咖啡智能车控系统”和“智能服务处理平台”标注了高通芯片,由此引发误解。此前欧拉官网中的宣传,是对柠檬平台、咖啡智能平台做了介绍。而欧拉好猫参数配置表中显示的是“智能服务处理平台”,包含了高通、英特尔、瑞萨等多种芯片,采用分散式独立控制架构。其中,参数配置表里的高通芯片使用在远控模块。

6、特斯拉Cybertruck和新款Model S在加州工厂曝光

据新浪财经报道, 近日,无人机在位于加州的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内,拍摄到与Cybertruck准量产版一同进行测试的新款Model S。

来源:公开网络

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向潜在买主表示,它将不再在北美地区之外接受Model S和Model X新订单;特斯拉向订购了Model S和Model X的欧洲用户称,预计北美地区之外市场的交付将从明年下半年开始。

7、电池供应紧张,小鹏汽车交付周期或拉长

受市场需求增加的拉动,新能源汽车的供应能力成为各大厂商面临的主要难题。近期,小鹏汽车称,受疫情影响,行业面临磷酸铁锂电池供给的极度紧张,给小鹏P7 480E/N车型的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造成相关车型订单无法在预计交付周期内及时交付。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高,带动了对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量更是增长迅猛,主要是因中低价位的新能源车需求相对更加旺盛。预计动力电池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新常态”。

8、“特斯拉杀手”Lucid将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

12月18日,纳斯达克100指数将迎来年度调整,其中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将被纳入其中。总体而言,被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可以改善企业的流动性,并通过指数基金提供更广泛的投资者兴趣基础。据分析,从宣布前到纳入指数后的5天里,股票平均跑赢大盘1%。从历史上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它们的表现也优于标普500指数。

四、新能源车机构观点及投资评级

1、汇丰研究上调比亚迪目标价至464港元,评级买入

比亚迪11月新能源车产量达到91829台,汇丰研究将其目标价由455港元上调至464港元,评级“买入”,指其产品管线将能令其销量在明年进一步增长。汇丰研究认为,其强劲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技术(DM-i)及e3.0电动车平台,将有机会促使公司在明年推出8-10款新车型。

此外,数据显示10月磷酸铁锂电池占总安装电池容量组合的54.7%,比亚迪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将能捕捉大量市场机遇,预计比亚迪将以其具竞争力的刀片电池,继续提升外部订单。截至发稿,比亚迪股份报288.20港元,近日出现一定的回撤。

来源:华盛证券

2、New Street将特斯拉目标价上调至1580美元,为华尔街最高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Pierre Ferragu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298美元上调至1580美元,为华尔街最高价,并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Ferragu预计第四季度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将达28万-28.5万辆,预期共识为26.6万辆。此外,基于10月份创纪录的产量数据,该分析师预计上海工厂目前的年产量超过了70万辆,远远高于45万辆的初始目标。

该分析师预计明年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收入将接近800亿美元,预计股价将维持在50-100倍市盈率区间内,明年底股价"至少"达到1580美元的目标价水平,较近期股价仍有50%的上升空间。

3、贝雅分析师看好Rivian,目标价定为150美元

贝雅分析师George Gianarikas首次覆盖Rivian,评级为"跑赢大市",目标价为150美元。Gianarikas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告诉投资者,Rivian有机会“有力地挑战特斯拉的市场主导地位”。这位分析师说,该公司已经采取了“大有前途的垂直整合方法,并通过其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与亚马逊的合作关系和不断招贤纳士来增强自身实力”。

以上就是本周新能源周报的全部内容,若想了解新能源车行业和公司的最新动态,请持续关注华盛通APP《新能源造车势力》专题以及相关报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