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11-22 15:40
1、中汽协报告称,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
2、特斯拉APP发生宕机事故,马斯克推特道歉
3、小鹏旗舰SUV亮相,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4、长城汽车“机甲龙”登场,中金看好股价上45港元
一、一周新能源公司涨跌幅榜
来源:华盛证券
近一周以来,新能源造车企业股价涨跌互现。美国电动车初创企业Lucid近一周上涨超25%领跑,长城汽车则以近13%的涨幅紧随其后;五菱、特斯拉、苹果分列三四五位。
百度(美股)近一周下跌超11%排名垫底,蔚来汽车、恒大汽车以及法拉第未来跌幅也都在7%以上。
二、新能源车宏观数据和行业政策
1、中汽协: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
11月20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尽管受到国内局部性疫情、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等问题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仍持续刷新历史纪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超过11%。
来源:中新网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六方面建议,其中包括补齐产业短板,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在核心技术上快速实现突围,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和驾驶体验;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等。
2、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举办
11月20日,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创零碳智慧未来”为主题,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支持,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承办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合肥市举行。
副省长李建中致辞表示,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安徽省将抢抓机遇,实施高质量产业体系培育行动,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优化生产布局,发展中高端市场,带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端化,同时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研发、制造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龙头+配套”,吸引一批优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上下游企业向安徽转移、集聚,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3、上海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上海市发改委等六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将支持整车应用、关键零部件等发展,是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称《通知》)的具体落地,标志着上海打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第一枪。
4、工信部出手,防范动力电池盲目扩产
11月1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充、产品性能、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一是对动力电池产能扩充发出警示信息,将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鼓励动力电池企业提升产品性能。
5、国家反垄断局发布最新公告,两家车企被罚
11月20日,国家反垄断局公布处罚决定书,吉利控股和比亚迪汽车均被处罚。其中,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违反反垄断法,分别被罚50万元。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案违反反垄断法,分别被罚50万元。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随着反垄断执法的深入推进,企业经营者集中申报意识不断提高,主动梳理和报告以前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并积极配合调查。
三、新能源车重点公司动态
1、超大胆!苹果汽车确定全自动驾驶,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
据彭博社最新报道称,苹果正在研发的汽车采用了无方向盘无脚踏板设计,完全依赖自动驾驶技术。按照前几天投行Wedbush的说法,这款汽车最快将于2025年面世。
而就在上周据知情人士称,苹果已经完成了搭载在第一代汽车上的芯片处理器的大部分核心工作,在开发汽车的全自动驾驶系统方面达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苹果的汽车芯片是公司内部开发的最先进组件,主要由神经网络处理器组成,可以处理自动驾驶所需的人工智能。
来源:公开网络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向客户建议,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苹果汽车”将颠覆汽车行业,并影响竞争对手的汽车公司股票。
2、特斯拉APP发生宕机事故,马斯克道歉
11月19日,特斯拉手机端App突然出现宕机现象,导致许多车主无法通过手机连接汽车。随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进行了道歉,并且称问题已经解决,App已经重新上线。
外媒报道称,有大约500名车主报告称他们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一位车主在Twitter上表示:“我现在被困在离家1小时左右的地方了,因为我一直都在用手机启动汽车。”对于来自用户的抱怨,马斯克表示:“我想向大家道歉,我们将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相同的问题不会再发生。”
3、福特与Rivian放弃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
据外媒报道,福特和Rivian在11月19日证实,双方已经放弃了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此前,福特就曾宣布取消了用Rivian公司的电动汽车底盘和硬件生产林肯新车型的计划。
福特持有Rivian大约12%的股份,后者于今年11月10日上市,其市值已经达到了拥有118年历史的福特的1至1.5倍。11月19日Rivian股价上涨4.2%,收于128.60美元,最新市值约1100亿美元。
4、蔚来汽车在美融资20亿美元“补血”
11月19日,蔚来汽车公告披露,该公司已完成美国存托股份(ADS)在市场上的发行,每股相当于该公司一股A类普通股。此次发售共出售5329万ADS,筹集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扣除约2600万美元的佣金和发售费用,筹资净额将用于进一步加强其资产负债表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当前,蔚来正处在加速扩产时期。日前,该公司董事长李斌在财报会上透露,蔚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第二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按计划展开,11月底将开始设备安装,明年三季度正式投产。目前两个工厂规划最大产能是每年60万辆,短期内能够满足需要。
5、小鹏汽车旗舰SUV G9首发亮相
小鹏汽车全新智能旗舰SUV G9在上周五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全球首发亮相。作为小鹏汽车第四款车型,G9将进一步填补前者在中大型SUV市场上的产品空白。
来源:小鹏汽车
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该车产品力可圈可点。除了将是小鹏最新全球设计语言下的首款车型外,其还将打造自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采用中央超算+区域控制的硬件架构,可以搭载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和更强大的智能座舱,小鹏G9也将因此成为支持XPILOT 4.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首款量产车。
此外,小鹏G9还将搭载XPower 3.0动力系统。官方称,这将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未来将实现超充5分钟,补能超过200km续航的能力。为了配合800V平台超充技术,小鹏汽车还将铺设中国首批量产的480kW高压超充桩。
6、比亚迪大手笔对子公司增资17亿美元
基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车工业”)生产经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11月19日,比亚迪股份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货币方式对全资子公司增资17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上述增资涉及的相关事宜。
比亚迪表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公司将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布局。电动化及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公司将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加速替代,并通过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软硬件布局,实现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飞跃。
7、小米第二家汽车公司成立,涉及锂电制造等
11月19日,据天眼查App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11月1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雷军,是小米宣布造车后成立的第二家汽车公司。
该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等,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后者由雷军、黎万强、洪峰、刘德四位小米重要人物联合控股,为小米系投资的主要主体之一,其中雷军占据77.8%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兼董事长。
9月1日,小米第一家汽车公司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法人代表为雷军,小米对其全资持股。雷军此前透露,小米汽车或于2024年量产。
8、长城汽车沙龙品牌“机甲龙”亮相,抢夺高端新能源市场
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正式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沙龙。首款车型纯电轿跑“机甲龙”在广州车展首发,全球首批101台限量版售价为48.8万元,该车全球首搭4颗激光雷达,采用华为MDC自动驾驶芯片,同时配备二套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CLTC工况标准续航里程达802公里。
来源:沙龙官方微博
按照计划,沙龙汽车的首款车型将在明年二三季度量产上市,第二款车将在明年年底上市。沙龙汽车文飞表示,沙龙的定位是机甲科技品类,目标群体是80后、90后深受机甲文化影响的高端人士,目前在电动车领域还没有这类车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4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产品中,SUV产品较多,轿车的占比几乎是空白。
9、Lucid或在2025年于中国建厂
11月17日,据CNBC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公司Lucid Motors的CEO Peter Rawlinson表示,公司计划于2025年左右,在中国和中东开建汽车工厂。
Lucid股价在上周五大幅收涨17.34%,目前市值超900亿美元,超越福特,和通用汽车不相上下。
四、新能源车机构观点及投资评级
1、大和重申比亚迪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升至435港元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比亚迪股份强劲的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管道和可靠的外部电池出货量展望,上调2022-23年每股盈测5%-12%,将目标价由382港元升13.9%至43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报告中称,比亚迪有强劲的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前景,维持其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货量指引为150万辆。
2、中金公司维持长城汽车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45港元
中金发表报告表示,上周五参观了长城汽车旗下各品牌展位及新品发布会,维持其跑赢大市评级及目标价45港元,相当预测22年市盈率28倍。截至发稿,长城汽车大幅上涨近9%,报36.9港元。
来源:华盛通
该行指,长汽推出机甲科技新品类、全球首搭4颗激光雷达的新品“沙龙”,有望以高智能、高性能和机械美学的设计为核心支撑,向外辐射至潮玩、二次元和极限运动等圈层,实现泛圈层化和目标人群扩容,打造40万至80万人民币的小众市场。长汽旗下“坦克500”于广州车展开启预售,指20分钟订单超1.3万。展望未来,伴随芯片和产能改善,400/700/800新车或于明年上市,该行认为有望带动坦克月销超过2万辆,利好盈利改善。
3、国盛证券: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36港元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基于整体业务22年25倍PE,予目标价36港元。
国盛证券称,小米是国内智能硬件佼佼者,3年后小米有望达成手机市占率全球第一,且将实现智能汽车的量产下线。与此同时,小米的利润化更值得期待,预计2024年non-GAAP净利将达到400亿。
以上就是本周新能源周报的全部内容,若想了解新能源车行业和公司的最新动态,请持续关注华盛通APP《新能源造车势力》专题以及相关报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