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11-19 22:24
不走寻常路,抛弃方向盘和踏板
昨日(11月18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内容,苹果造车项目负责人、前智能手表Apple Watch软件负责人凯文·林奇现在正将注意力转移到一款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上,不需要方向盘和踏板,而不是传统的半自动驾驶汽车。
消息人士还透露,苹果最短计划在2025年就推出这款新车,最终取决于苹果能不能按时完成其全自动系统。据称,公司最近在研发基础自动驾驶系统方面达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苹果认为已经完成了处理器核心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打算在第一代汽车中使用。
而苹果汽车的内部会为乘客提供类似休息室的座位,中间有一个触摸屏信息娱乐系统,和Canoo汽车的内部差不多,大概长这样:
苹果昨夜股价收涨2.8%,报157.87美元,市值达到了25873.8亿美元,重回全球市值第一,而Rivian、Lucid分别大跌15.53%、10.47%。
传了七年的苹果造车,犹抱琵琶半遮面
对标特斯拉的苹果造车项目“泰坦计划”2014年已有风声,在江湖流传长达7年时间。
为此,苹果斥巨资从特斯拉、福特等公司“挖墙脚”,据说多达上千人。到本月5日,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前工程师、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软件主管Christopher接受了苹果的招聘,而他的直属上级Stuart Bowers此前也就职于特斯拉Autopilot团队。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苹果已获超过100项汽车相关的专利技术,涵盖了自动驾驶、车载系统、车体结构、智能座舱等。
但苹果从不主动谈及设计的细节,群众一直都不知道苹果到底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苹果CEO库克曾经表示:“在我看来,自动驾驶是一项核心的技术,退后一步来说,汽车在很多方面就是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也将会看到苹果公司的工作。”
设想很美好,但落地呢?
苹果自动驾驶测试进程相对缓慢
据媒体MacReports报道,加州运输部门的资料显示,苹果测试无人驾驶的司机人数在过去数月不断增加,由今年5月的76人增加至10月的137人。但相比起其他公司,苹果大幅落后,Zoox和Cruise分别有315和992名测试的司机,而Alphabet旗下Waymo,司机人数多达1628人。
苹果申报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数量照旧只有69辆,远低于Waymo等竞争对手。
苹果至今还未有申请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执照许可,而Cruise已经由原来的5部增加至20部,Waymo则以34部保持领先。
最头疼的问题:代工难觅
苹果在今年1月重启了造车计划,并寻求与车企合作代工生产汽车。据媒体报道,苹果正在向全球汽车零件制造商发送信息邀请、建议请求和报价请求的采购流程。
下半年以来,苹果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富士康、LG、SK等供应商进行谈判,考虑生产动力电池,并且在2024年将进行车辆量产。苹果还拜访了多家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供应链厂商和整车制造商,其中包括现代、丰田和LG电子等,不过都没能取得实质进展。
没有进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带来的产能紧缺,还由于强势的苹果一直希望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的合作全程之中担当主导。早在2015年,库克就曾寻求与宝马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作,但这两家车企都拒绝自降身价去成为苹果的代工厂。
富士康或许可以代工?
有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可能会选择富士康为其代工生产汽车。
富士康拥有100多万名员工,多年的合作存在较好的默契。且富士康一直在汽车产业不断布局,郭台铭曾说:“既然我们能造iPhone,为什么不能造电动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而已。”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低调收购了汽车线束供应商安泰电业,此后还和腾讯合资建立拜腾汽车(就是那家烧光了84个亿也造不出一辆量产车最后破产的公司)。
但富士康没有放弃,今年以来与吉利集团、菲斯科等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更令人吃惊的是,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科技日活动上,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一口气推出三款电动汽车,分别为电动巴士Model T、电动SUV Model C和商务豪华轿车Model E。
工信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曾表示,造车门槛高,难度大。汽车有一万多个零件,无论是供应链的组织,还是研发、生产、设计,都比手机更加复杂。“一辆车的研发最快也要三年时间,手机大多采用代工模式,研发周期在一年以内。”
而富士康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产品构思、外形设计、电池设计,到机械工程、三电系统、操控内饰等全部工作,但车辆的加速功能还是遭到了广大车友的吐槽。
11月11日,富士康通过收购获得了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的首家整车工厂,系通用汽车旧厂,交易金额达2.3亿美元。而苹果也恰好优先考虑在美国本土生产汽车。
看完以上这些动作和巧合,很难不觉得富士康是在毛遂自荐。
错过先机,“全自动”也面临质疑
目前新能源造车正进入"战国时代"。除了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已被消费者熟识的品牌之外,传统车企如通用、丰田、福特正在加速转型,小米、百度、360等也抓紧时机布局,更不用提Rivian、Lucid、Sono Group这些一经上市就被爆炒的“奇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到明年(2022年)年底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过35%。
此外,“全自动驾驶”目前仍然非常具有争议性。
当地时间11月3日,加州的一名司机在驾驶特斯拉Model Y汽车进行FSD套件测试时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在转弯途中试图转动方向盘以避开其他车辆时,FSD系统使让车自动控制了方向,并强迫车辆进入错误车道随后与该车道一辆车相撞,好在车坏了,人没事。
比较不幸的是今年8月12日,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在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不仅仅是消费者不敢全盘托付“全自动”,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朋友圈发文,呼吁汽车行业构建统一的命名规则,不要再误导驾驶员。
华尔街看苹果造车:技术接近特斯拉,将颠覆传统汽车行业
Loup Ventures知名苹果股票分析师Gene Munster周四表示,苹果可能会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硬件方面的专长,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研发上超越特斯拉。
Munster也承认,苹果在汽车制造方面比特斯拉等竞争对手落后“无数年”,但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方面的坚实基础,苹果仍然可以在自动驾驶领域找到全新的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驾驶核心,而在这方面,苹果做得非常好。”Munster表示。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及其团队则认为,苹果不会推出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一种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汽车。
“我们认为,没有方向盘或踏板的汽车必须是一种‘共享服务’,而不是一辆‘私有汽车’。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不认为消费者会拥有一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所有权,但消费者会以个人订阅或通过公共交通工具的形式参与这项服务。”
Jonas及其团队还认为,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后续剧情也会越来越精彩,该分析师团队还预测了未来几十年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渗透率。
“由于一系列技术和道德/法律/监管方面的考虑,我们预计L5级别(全自动)车辆的市场渗透速度将非常缓慢。到2025年,我们预计L5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美国以外。到2030年,我们预计L5的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占全球汽车停车场面积0.4%,占全球行驶里程的0.5%。到2040年,我们预计L5的渗透率将达到全球行驶里程的7.6%。到2050年,我们预计L5的行驶里程将接近47%。”
写在最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曾成桦表示:“苹果的核心资源是操作系统、苹果店、AppStore、芯片等方面,而在电池工厂、车辆制造、4S门店、充电网络等还差了很远。”
苹果真的能造出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车吗?笔者认为有可能,但是至于时机是否适合、消费者接受与否、在市场上能否建立领导地位还有花费的成本,都需要打问号。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