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11-03 17:56
大行观点
高盛:维持小米【买入】评级 目标价微降至29.3港元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米“买入”评级,但调低2021-23年收入预测3%,因预期智能手机销售下跌,而部分被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上升所抵销,目标价由29.5港元降至29.3港元。
该行相信,小米正优化各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及价格范围,以改善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行业面对芯片短缺问题,加上去年下半年高基数,据数据显示,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跌6.7%至3.31亿部,同期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跌4.6%至4430万部,低于该行早前的预测13%。
该行提到,集团将于本月中下旬公布第三季业绩,收入同比预增13%至812亿元人民币(下同),由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增8%至513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增22%至222亿元,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增23%至71亿元带动。另预计集团毛利率扩至17.7%,经调整净利润增25%至52亿元。
高盛:维持港交所【买入】评级 互联互通及上市活动成动力
高盛发研报指,企业的上市活动和互联互通最新发展,将成港交所股价动力,维持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为587港元。
报告提到,虽然本港监管法规改变,但待上市公司数目仍维持高位,不少发行人均放弃美国上市,转而取道香港,同时,港交所正就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上市框架进行咨询,而咨询即将结束。投资者亦关注港交所的投资收入对利率比较敏感。
报告指,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具成本效益,令对冲工具更多元化,港交所锐意建立完整的中国产品交易生态系统,故新产品的成败,仍需时数年确定。
大和:维持吉利汽车【持有】评级 目标价由24港元升至28港元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计入“极氪”品牌,吉利汽车至2025年销售目标为365万辆;撇除“极氪”品牌,至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目标为90万辆,相当于总销量30%,而计入“极氪”,至2025年新能源车目标销量占比达40%。
该行表示,理解几何、极氪,以及其他新的电动车品牌将针对纯电动车(BEV)生产,意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售目标为40万辆,估算相当于新能源车总销售目标26%。吉利旗下混能车销售将可受惠其GSH2.0系统,未来12个月,公司将推出多个混能车车款,包括领克01、05及09,以及吉利星越系列。
报告补充,其母企吉利控股旗下Siengine研发出7nm汽车SoC芯片,预计在2022年获产品认证后可量产。在2024-25年吉利计划进一步开发5nm芯片,运算能力达256TOPS,认为如果没有面对生产障碍,吉利开发芯片能力令市场印象深刻。
美银:降平安好医生评级至【中性】 目标价下调至39元
美银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平安好医生在投资者日活动中提出战略升级,包括目标透过企业及金融机构,向其员工及客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引入家庭医生会员模式,包括「1个家庭医生+5个专科服务+1个健康档案」,变现模式将转向会员收取订阅费及付费增值;透过与四大服务供应商网络连接,以统一管理供应商系统,提供线上+线下无缝医疗服务。
该行认为,平安好医生的战略升级可强化其竞争优势,在受到付费会员扩张加速的推动下,相信公司2022财年下半年收入可按年反弹26%,另预期在获得个人用户方面及扩张互联网医院的开支减少,估计公司净亏损收窄,加快实现收支平衡。
野村:供应链问题或导致市场份额下滑,下调福特投资评级至【减持】
野村证券的分析师Anindya Das却对福特却持谨慎态度,并将福特的投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为13美元。
该分析师认为,今年迄今,虽然福特股价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104%,表现优于通用汽车公司等同行。但该分析师将市场的乐观情绪归因于该公司通过强劲的产品定价和质量问题上的把关,成功抵消了在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损失。
大行研究
招银:港股估值偏低,看好五大板块,建议关注轮动机会
招银国际发研报指,市场聚焦美国联储局11月3日晚上公布的议息结果,预期会公布开始减少购买资产的金额,由目前每月买1,200亿美元减至1,050亿美元。由于联储局近月已给予市场充份预期,相信公布后不会对市场造成重大波动。
招银认为,港股目前估值偏低,恒生指数之市净率仅1.04倍,与过往多次出现危机时之低位相若,该行相信已反映了很多负面因素。但另一方面,内地监管风险,房地产风险,限电等阴霾未扫除,短期内料会限制大盘估值向上的空间,因此建议留意板块轮动的机会:
1)由上游行业转移至下游;
2)由估值相对高的板块转移到估值低残的板块;
3)由非必需消费品转移到基本消费品。
综合而言,招银偏好五大板块:新能源之中的风力发电,电动车,互联网,食品股当中定价能力强的公司,优质的内房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