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10-15 15:32
国庆长假一过,新能源车主们或许早早开始思考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春节是否能够自驾回家?
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本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产业发展加速,越来越多的充电设施原本已经大大缓解了这种焦虑。
但国庆期间,“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新能源车主所遭遇的窘境,让新能源车的主要短板再次浮出水面。
来源:央视新闻
车桩比太低、充电速度太慢、充电技术不够成熟等劣势,成为制约新能源车进一步渗透的主要原因。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因此,具有充能速度媲美加油、延长电池寿命、解决里程焦虑等优势的换电模式,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充能时间短,同时电池养护低,带给消费者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使用体验上也更安全、更舒心。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那么,换电模式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港美股市场上,又有哪些相关投资机会呢?
一、政策转向,换电模式受到支持
其实早在2011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了换电为主的充能模式探索。但在2013-2019年期间,政策主导快充兼顾慢充,换电模式成为辅助;2019年则重新提及换电,2020年开始明确支持换电模式。到今年5月,提出扩大换电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城乡、高速换电设施覆盖等,并鼓励换电技术创新。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推动主要应用领域形成统一的换电标准,提升换电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
围绕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短途、高频、重载场景,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探索车电分离模式,促进重卡领域和港口内部集卡的电动化转型。探索出租、网约和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共享换电模式,优化提升共享换电服务体验。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院
除国家全面指导外,各地方政府同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换电产业发展。如上海、北京、海南、湖南等地,均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善换电站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换电模式再成新风口。
二、市场规模或超千亿,产业链发展迅猛
2020年以来,资本迅速涌入换电领域。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联合成立电池管理公司,亲自入场换电行业。此外,华为有意入股蔚来汽车,软银则是战略投资了长安奥动,在换电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换电相关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0091家,仅2020年一年注册就达到16522家,是2018、2019两年注册总数的4.6倍。换电企业数量的激增,也表明换电领域发展迅猛。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据方正证券预计,换电模式未来将实现快速渗透,到2025年换电车型总销量将超过300万辆。而配套的换电站规模或超28000座,对应市场规模将达到765亿元。而电池配套约为55GWh,对应388亿市场规模,电力收入或将达到2168亿。
三、标准不一、成本高企,换电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换电模式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目前仍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首先,换电模式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城市规划、车辆准入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相关政策正在引导行业规范,对电池标准、换电安全等要求做出规定,但要走上正规可能仍需要较长时间。
此外,建设一个换电站的成本高昂。一座换电站的投资费用,通常在150万-400万元左右,包括固定资产、场地租用、人员运维等,成本远远超过了充电桩。这也导致换电站数量稀少,截至2021年5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仅644座。
来源:中国充电联盟EVCIPA
不仅如此,换电模式还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这可能导致产业链协调困难。此外,换电还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结构不稳定的风险,引发安全问题。
四:积极布局换电产业,蔚来、吉利或受益
尽管整个产业还处于早期阶段且存在众多的制约和风险,但很多车企已经看到换电模式的优势和未来市场规模,并成为勇敢的先行者。在港美股中,这些公司或将受益于未来换电市场的发展。
①蔚来汽车:坚持换电的新能源先行者
蔚来作为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佼佼者,目前旗下三款车型均支持换电模式。自蔚来汽车诞生之初,换电就是蔚来主攻的充能方向。
公司目前自营换电站,同时掌控了车辆的销售和换电站运营,发挥两者互补属性以提高换电车型的吸引力。同时,公司发布BaaS(电池即服务)模式,实现“车电分离”。2020年8月,蔚来携手宁德时代、国泰君安和湖北科技投资集团成立蔚能电池资产公司,为车主提供车电分离、电池租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等服务。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2021年9月,蔚来汽车交付量突破1万大关,达到10628辆,同比增长了125.7%,创下月度交付纪录。同时,蔚来Q3总计交付24439辆车亦是季度交付纪录。
在汽车销量不断走高的同时,蔚来亦同步跟进换电站的建设。9月,蔚来全国新增90座换电站。至9月30日,距离蔚来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电区房)覆盖率达到36.01%,同比提升122.56%。车站比逐步降低至312,换电站资源越来越充沛。
来源:蔚来汽车
中信证券认为,蔚来是中国乘用车车企中在豪华纯电市场定位最为清晰且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换电服务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口碑,消费升级确定性极强。预计公司到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27万辆,有望在2025年实现60万辆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6.6%。给予蔚来汽车“买入”评级,目标价为45美元。
②吉利汽车:传统车企换电模式代表企业
除了蔚来汽车外,传统车企也正在发力新能源换电赛道,而吉利汽车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今年的重庆车展上,吉利旗下全资子公司易易互联科技正式向公众展示了无人换电技术和装置。
来源:公开网络
吉利的换电平台可兼容轴距在2700mm-3100mm之间的多种车型,最快可在60秒内完成换电全过程。换电全程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全自动话运行,且其开发的换电锁止系统,能最大程度保证换电系统安全使用。
此前,吉利更是发布了到2025年全球运营5000座智能换电站的宏伟目标,为电动车提供全套充、换、补服务。目前,首座充电桩已经在去年落地重庆,且计划已经覆盖天津、浙江、山东、江苏、湖南、安徽等十多个省市。
截至发稿,吉利汽车大幅上涨超8%至24.60港元。此前花旗集团发布研报推荐“买入”吉利汽车,目标价定为52.25港元。
来源:华盛通
小伙伴们,你们看好换电模式的未来吗?新能源造车江湖中,又最看好哪家企业呢?
*本文部分观点引自方正证券电新团队研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