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08-23 19:31
资料来源:华盛资讯
大行观点
瑞信:予港交所【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590港元
报告中称,证监会批准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合约,港交所推出日期定为10月18日。随着A股指数期货合约推出,港交所应该是主要受益者,未来将促进交易活动,并缓解投资者对港交所实施新举措方面进展缓慢的担忧。
该行表示,在基本情况下,估计港交所2022财年的盈利有3%的上涨空间,假设新MSCIA50期货的交易量是2022财年北向的日均交易(ADT)的2倍。
瑞信指,强调投资者会监控新举措的进展,因为新举措增长是支持港交所的未来估值。近期股价回调部分反映投资者对新举措进展缓慢的担忧。因此认为MSCIA50成功发布是港交所持续推进新举措的重要指标,并与境内监管机构密切合作。
高盛:维持美团【买入】评级 目标价312港元
高盛发表的研究报告指,美团(03690)将于8月30日公布次季业绩,公司估算次季收入将为42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70%,而经调整EBIT亏损则料39亿元,较首季收窄。
总体而言,该行认为公司次季业绩稳健,在核心外卖送递及到店服务方面维持领导地位,新业务亏损则为90亿元左右,较之前预测有所收窄,主要因为在监管环境下公司于美团优选方面未有进取地提供用户补贴。
该行认为市场应关注三大方面,其中包括网约车业务在新业务中焦点增加、监管环境,以及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增长疲弱等。
小摩:维持小米集团-W【增持】评级 目标价32港元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估计公司在中国市场更多高端手机推出、以及每月活跃用户量持续增加,互联网服务下半年及明年增长将加快。
报告中称,预期公司在强劲的手机出货量、健康毛利水平及互联网服务盈利能力的带动下,估计其今年次季盈利预计表现向好。展望下半年,该行预期小米今年第三季表现将相对寞弱,当中主要由于上游供应受限及季节性影响,预期至今年第四季出货量将有所恢复。
该行表示,维持小米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04亿部以上(同比升38%)的预计,较市场预期的1.8亿至1.9亿高,并预期明年小米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特别是在欧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而中国内地市场则保持为约17%以上,估计今年全球市占率将提升至15%。
大摩:予信达生物【增持】评级 目标价104港元
摩根士丹利发表技术意见报告,相信信达生物(01801)股价将于未来15日上升,料发生的机会率介乎为70至80%。
该行指,因应信达生物近期股份下跌,令短期估值吸引,但相信下跌与其基本面无关,只是受同业恒瑞医药(600276.SH)盈利未符预期所拖累。
高盛: 首予Robinhood【中性】评级 目标价56美元
高盛分析师Will Nanc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告诉投资者,虽然Robinhood以“创新与优惠”的方式获得大量用户,并创建了一个强大品牌。但是,分析师表示,公司有关订单流付款(PFOF)的监管审查可能会影响股价,散户的投资参与度可能会在疫情期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大行研究
瑞信:继续看好科技、医疗保健和能源等大型股,助推标普500指数公司的整体利润增长
瑞士信贷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Jonathan Golub发布研报表示,将2021年标普500指数的预测上调至4600点,并将2022年的目标定为5000点。
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利润一直是华尔街投行看涨股市的关键因素。Golub表示:“尽管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投入成本飙升,库存减少,但由于营收(同比增长5%)和利润率(同比增长11%)的增长,第二季度指数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超出预期16%。”
该行认为,随着空置货架的重新进货和定价权得到维持,估值将上升。同时伴随着失业率进一步下降,更高的工资,消费者支出应该会改善。
数据研究公司DataTrek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虽然很多行业一季度的每股收益都高于2019年平均水平,但预计只有三个重量级行业将推动标普500指数在下半年的表现。
信息技术行业下半年的收益预计将比2019年高出60%。医疗保健行业预计将比2019年上涨50%,通信服务预计将比2019年高出40%。
能源和材料行业预计将比2019年上涨80%至90%,但它们对整体指数的影响要小得多。
非必需消费品、金融类、工业类、公用事业类、日用消费品和房地产类的业绩预计将比2019年降低10%。
DataTrek认为:“并不是整个标普500指数公司在2021年第2季度的利润都高于2019年第2季度。相反,是科技公司(加上谷歌和Facebook)和医疗保健公司,再加上能源和材料公司的一点帮助,从而实现了总体比疫情前高得多的净利润。在标准普尔11个行业中,预计有6个行业2021年下班的利润无法超过2019年同期。”
“我们继续看好科技、医疗保健和能源等大型股,这三个行业帮助推动了标普500指数公司的整体利润增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