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研报掘金丨弯道超车的机会?创新药中的双抗,即将快速放量

2021-08-20 09:31

一、双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24年将达50亿规模

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8月2日到8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议中心(CDE)共收到10家上市公司提交的13个化学新药、生物制药的新申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这一阶段,市场迎来第五个国产PD-1。康方生物-B和中国生物制药共同开发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尼可于8月5日获批上市,是第五款获批的国产PD-1。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研究员观点,因为绑定了正大天晴庞大的销售网络,康方生物该款产品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市场潜力的PD-1产品之一

从直观股价表现上,尽管市场对于康方生物首个药物获批上市的消息反应较为平淡,但从投资价值来看,双抗药物的研发进度是康方生物股价更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据《每日经济新闻》研究员分析,认为市场更应关注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和其他best-in-class产品。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双抗药物市场?双抗将为药企带来哪些机会?

据安信证券分析,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双抗药物是其保持乃至进一步拓展已有优势的最优选项之一;而对新兴的 Biotech 来说,双抗药物又是为数不多可以让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技术选择。

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双抗行业,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到2024年将达到50亿的规模。

其中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属于老牌 Biotech企业,在在前期发展时以小分子或单抗药物为主,在看到双抗光明前景后涉足双抗领域,主要通过外部合作授权的模式布局双抗领域。

而另一类型的新兴 Biotech企业,大多在发展之初就布局双抗领域,以双抗平台技术立足,后期有望通过双抗在市场上取得突破,主要通过自主研发模式布局双抗领域,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安信证券认为,新兴 Biotech 在双抗开发上投入了更多资源与精力,因此未来新兴 Biotech有望在这一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二、建议关注标的:康方生物、康宁杰瑞、信达生物、百济神州

1、康方生物:Tetrabody 技术平台助力双抗管线布局

康方生物在双特异抗体药物开发上,自主开发了 Tetrabody 技术平台,其是一种创新四价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

目前在 Tetrabody 平台的基础上,公司已开发了 AK104( PD-1×CTLA-4)、 AK112(PD-1×VEGF)、AK131(PD-1×CD73)、AK129(PD-1×LAG-3)、AK130(TIGIT×TGF-β) 等 5 款双抗药物。其中 2 款已经在临床试验阶段,进展最快的已经进入 2 期临床阶段;另有2 款尚处在临床前/IND 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 PD-1×CTLA-4 双特异抗体(AK104)和PD-1×VEGF 双特异抗体(AK112)均是公司利用自身独有的 Tetrabody 双抗平台技术及 ACE平台构建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新药,也均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品种,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2、康宁杰瑞:CRIB 技术平台助力双抗管线布局

在双特异抗体药物开发上,公司自主开发了CRIB 技术平台。

在双抗开发中,公司目前已开发了 KN046(PD-L1×CTLA-4)、KN026(HER2×HER2)、KN052(PD-L1×OX40)、KN062、KN053、KN055、KN058 等一系列双抗药物。其中 2款已经在临床试验阶段,进展最快的已经进入 3 期临床阶段;另有 5 款尚处在临床前/IND 的阶段。

从最新临床数据反馈来看, KN046 耐受性好,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有效;KN026 在 HER2 阳性胃癌患者中疗效良好,且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曲妥珠治疗。

3、信达生物:布局多个免疫靶点类双抗,最大程度提升研发成功可能性

信达生物早期主要立足于单抗类药物,推进了以 PD-1 单抗为首的一系列单抗类产品的临床乃至商业化发展,但随着国内 PD-1 市场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恶化,公司未雨绸缪地针对双特异性抗体展开了布局。在这一领域,公司布局多个免疫靶点类双抗,最大程度提升了研发成功的可能性。

当前,公司研发管线共有 IBI-318(PD-1×PD-L1)、IBI-302(VEGF〓补体蛋白)、IBI-322(PD-L1×CD47)、IBI-315(PD-1×HER2)、IBI-319(PD-1×4-1BB)、IBI-321(PD-1×TIGIT)、IBI-323(PD-L1×LAG-3)等 7 款双抗类药物,其中 7 款已经在临床试验阶段,进展最快的已经进入 2 期临床阶段。

4、百济神州:海外合作引进,快速扩充双抗管线

百济神州在双特异抗体药物开发上,较为独特的一点是,当前公司主要是通过与国外药企合作开发的模式布局这一领域。

目前公司的创新管线里拥有 11 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包括已获批上市的 BTK 抑制剂泽布替尼、抗 PD1 抗体替雷利珠单抗、以及 PARP 抑制剂帕米帕利。此外,公司还与安进、EUSA Pharma、Zymeworks 等多个国外药企合作开发了多款药物。

在双抗药物方面,公司自安进引进的倍林妥莫双抗(CD19〓CD3)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他在研双抗管线有与 Zymeworks 合作开发的 ZW-25(HER2×HER2),以及与安进合作开发的 AMG 160(PSMA×CD3)、AMG 701(BCMA×CD3)、AMG 330(CD33×CD3)、AMG 673( CD33×CD3)、 AMG 427(FLT3×CD3 )、 AMG 596( EGFRvIII×CD3)、 AMG 757( DLL3×CD3 )、 AMG 199(MUC17×CD3)、 AMG 506( FAP×4-1BB)、 AMG 910
(Claudin18.2×CD3)等一系列双抗。

其中进度最快的是ZW-25和CD19〓CD3。ZW-25的最高临床阶段为2期,而自安进引进的倍林妥莫双抗(CD19〓CD3)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他与暗金合作开发的10个双抗正由安进在国外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均处于 1 期临床阶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