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大行评级丨中金强烈看好小米,瑞信唱空AMC不值2美元

2021-08-11 17:44

大行观点

小摩:降福莱特玻璃至【中性】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40.5港元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将福莱特玻璃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目标价由31.25港元提升至40.5港元,2021-23财年盈利预测调整约1%至11%,相信在碳中和长期发展下,市场仍愿意支付溢价。

报告中称,内地上游光伏企业7月初至今累积升幅达16%,同期MSCI中国指数则跌13%,主要来自现时行业政策风险相对较低,预期明年乘用车市场需求强劲。

该行表示,公司 6月底起已跑赢信义光能约30%,相信差距如此大是由于未来两年福莱特玻璃的产能增长较大,以及产能较新,可生产出尺寸更太及更薄的太阳能玻璃产品。

里昂:维持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33.5港元

中信里昂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4港元调低1.5%至33.5港元,下调2021及2022年经调整盈利预测13%及3%。

报告中称,估计公司今年第二季业绩稳健,预计收入同比增57%至839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调整净利润增69%至57亿元。另估计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至5300万部,即同比及按季分别增87%及7%,其中中国出货量增45%至1300万部。另外,公司的物联网(IoT)业务在新产品带动下预计强劲反弹。互联网服务预期受惠广告强劲增长,但被游戏及金融科技收入下降所抵销。

该行认为,公司在第三季或面对芯片供应更紧张的情况,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持平,约4600万部,而第四季出货量预计同比升2成至5100万部。由于下半年零件成本上升,其硬件毛利率可能会下降。

中金:重申小米集团-W【增持】评级 目标价34港元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小米集团-W“增持”评级,目标价34港元,预计二季度智慧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即使毛利率受国内618大促影响而略有下降;预计第二季度盈利将同比增长66%至56亿元人民币,预计小米预估今年市盈率为38.9倍,2022年预计市盈率为30.7倍。

报告中称,看好公司高端智慧手机战略,预计其本年度盈利大增,并看好小米过去三季度智慧手机出货的强劲表现和2021年高端智慧手机领域的盈利能力,也指小米已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大智慧手机制造商。

瑞银:维持中国电信【买入】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4.5港元

瑞银发表的研究报告指,中国电信上半年业绩重点在于其正面指引,管理层期望未来两、三年收入及净利录双位数增长,并将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降至低于20%,公司上半年净利按年升27%,服务收入按年增9%表现强劲,而EBITDA增长略降至5%,因公司继续投资于人才、5G应用、网络等以应付长远增长。

在ARPU方面,表现亦令人鼓舞,期内流动ARPU按年升3%,管理层相信5G将继续拉动未来两、三年的ARPU表现。基于行业监管压力有限,中电信现价较历史平均值低超过1个标准差,相信公司价值维持吸引,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由4.15港元升至4.5港元。

该行指出,在分析员会议上公司透过上半年5G用户增加4,500万,估计下半年将再增3,500万户,虽然5G消费者领域未似会加快,但企业应用增长应较快,同时产业数字化业务在未来两三年亦将扩张。另外,上半年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成本快速上升,因研发等开支提升,不过管理层料相关开支全年增速将低于收入增长。

高盛:维持网易-S【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186港元

高盛发研报指,对全球游戏产业和网易的市场份额增长持建设性看法,这主要是由其现有的游戏和游戏渠道表现强劲所致。

该行认为,云音乐将受益于在线音乐行业的增长,并预计在未来3年营收录得更快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有道营收前景因监管压力而放缓的影响。

高盛预计网易将于8月底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料期内净利润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其中在线游戏服务/有道/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 106%/ 35%。

瑞信:维持AMC院线【跑输大盘】评级 目标价至1.55美元 

瑞信分析师Meghan Durkin维持AMC院线“跑输大盘”评级,目标价1.55美元。

该分析师表示,本季度利好消息——电影行业因平均票价上涨而得到复苏,而特许销售表明,在网络订单的推动下,电影观众正在消费更多的零食。该公司二季度经调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营收超过预期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定价非常强劲。

但是Delta变异株的野蛮扩散,政府可能会在之后发布公告强制关闭影院,这项政策会对电影行业再次造成重创。Durkin将行业票房预期从今年的51亿美元下调至46亿美元,2022年的81亿美元预期降至73亿美元。这将给AMC两年的收入带来一定的压力。

大行研究

中信:房地产行业信用重构正在稳步展开,看好低估值地产蓝筹

近日,中信证券报告表示,在第一次集中供地时,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偏高,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对地方土地供给机制的调整是大势所趋。

具体来说,此前部分集中供应土地的城市成交溢价率缺乏约束,土地市场竞争缺乏必要的门槛,尤其是土地成交达到限价之后转而竞自持面积,其实质就是在推高商品房部分的地价,并不符合稳地价的政策精神。

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第一次集中供应过程中规则设定更佳,常常以摇号、一次性报价、竞建造品质(而不是实质推高地价)方式决定土地归属,该行预计这可能是未来土地市场发展方向。

该行认为,优秀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回归社会平均水平,高资金成本和高建安成本的地产企业盈利能力会下降到较低水平。但同时,行业的盈利能力不会归零,商品化住宅供给仍会长期持续。行业信用重构正在稳步展开,看好低估值的地产蓝筹。

大行评级报告到底怎么用?有人发明了这样一个策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