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07-30 19:18
大行观点
中信:予京东【买入】评级 目标价362港元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京东平台价值并未动摇,市场悲观情绪出清后将迎配置良机。我们认为京东所代表的品质电商和消费升级与社会公平并不违背、且与人民对美好便捷生活的追求一致,同时考虑到京东对一线员工的权益保护有口皆碑,此番互联网行业的强监管在短期和长期预计均不太可能对京东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维持美股京东“买入”评级,维持港股京东集团-SW的“买入”评级。
美银:重申小米【中性】评级 目标价28港元
美银证券发布研究称,据公布的第二季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小米出货量5300万部,同比及按季分别增83%及8%,市占率排全球第二,为17%,紧次18%的三星。该行相信,销量强劲主要来自欧洲市场的贡献,而中国及印度需求均较弱。单计中国,小米以17%市占率排第三。
该行表示,荣耀重返中国市场,第二季市占率9%,排第五。该行估计荣耀将会推出更多手机型号,以及进入中高端市场。另外,小米互联网销售业务为主要盈利增长动力,而贡献主要来自中国,若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放缓,估计互联网销售也有影响。
瑞信:维持东岳集团至【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17.5港元
瑞信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东岳集团(00189)“跑赢大市”评级,上调2021-23年每股盈利10%-24%,目标价由6.9港元升至17.5港元。
报告中称,现时市况波动,正好给予投资者机会购入具结构性增长能力的股份。
瑞信表示,公司透过利用氟化物方面的专长,有能力生产达汽车锂电池标准的PVDF,而其综合价值链有助捕捉是次PVDF价格上升机会,该行估算PVDF价格每增长10%,将提振公司经营溢利增长6%。即使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升120%,但现价仍相当于明年预测市盈率15倍,或市账率2.3倍,较电池材料同业有70%大幅折让。
瑞银: 予呷哺呷哺【买入】评级 下调目标价至9.91港元
瑞银发表的研究报告指,正如之前发出的报告估计呷哺呷哺上半年将录净亏损,主要因为关闭门店开支拨备,而公司发盈利预告则料收入将按年升59%至31亿元人民币(下同),符该行预期,并料净亏损介乎4,000万至6,000万元,差过该行预期,主要因为疫情于5-6月重现令复苏转弱,同时关闭的门店亦较原先估算多。
该行指出上半年公司录亏损主要因为关闭门店的资产减值拨备达1.2亿元,根据管理层指引,今年将关闭约200家亏损的餐厅,高于该行原先估计的100-150家;部分分店所在的地区疫情重现,未能全面复业,相信业绩弱势亦解释了CEO换人的理由,相信2022年随着亏损分店关门,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改善。另外,呷哺品牌在南方的盈利能力低于北方,相信关店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而被关的店舖亦主要位于南方,相关分店多年来一直拖累公司盈利能力,而部分北方的分店亦面对客流结构性下跌情况。
该行预计盈利预告后投资者将有负面反应,将公司目标价降至9.91港元(原本11港元),并将2021-23年净利预测削15-31%,以反映关店及复苏较慢的影响,维持“买入”评级,认为旗下品牌凑凑扩张是增长引擎,而呷哺品牌在关闭亏损门店后盈利能力改善亦有推动作用。
BTIG:维持MicroStrategy【买入】评级 目标价950美元
BTIG分析师Mark Palmer维持MicroStrategy(MSTR.US)“买入”评级,目标价由850美元上调至950美元。分析师指出,由于该公司商业智能软件业务的强劲运营趋势,其报告的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高于普遍预期,此外管理层将2021财年运营收入预测区间的中值上调了约13%,至9000万美元。分析师表示,虽然该公司的股票主要是基于比特币的长期前景,但其软件业务的运营表现“仍相当有意义”。
多家大行下调亚马逊目标价
瑞穗将亚马逊目标价从4400美元下调至4100美元;投行Benchmark将亚马逊目标价从4400美元下调至4200美元;大西洋证券将亚马逊目标价从4000美元下调至3800美元;瑞士信贷将亚马逊目标价从4850美元下调至4700美元;摩根大通将亚马逊目标价从4600美元下调至4100美元。
大行研究
高盛:供电需求这个千亿大蓝海待爆发
本周,高盛一份名为“能源需求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着重讨论了以上两个问题。
该报告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仅占目前汽车总量的1%,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3%,2040年将升至32%。当谈到何种投资将受益于电力需求增长时,高盛认为特斯拉是“最大的受益者”,另外,整车厂和公用事业行业的长期供应商整体上可能会受益。高盛预计,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部署和采用将大幅增加,尤其是在2025年后。
电力需求也将随之增长,该行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电力需求将增加2.4%,比此前预测的4340太瓦时增加105太瓦时。到2040年,这个数字有望增加257太瓦时,而此前的预测值为4523太瓦时,增幅为5.7%。”
该报告还预测,如果使用新的替代能源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那么到2040年,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将在390亿至1170亿美元之间。
最后,高盛还看好传输和分配电力所需的基础设施。报告写道,电力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对输配电(T&D)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大幅增长,特别是对有DC快速充电(DCFC)能力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大幅增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