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07-19 16:17
上周五(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始,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首日4小时交易后,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总成交额高达2.1亿元,单日涨幅6.73%,显示了碳市场交易的火爆。
去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顶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国务院政府报告工作中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二级市场的“碳中和”概念自去年底就开始遭到爆炒。A股市场上,年初至今翻倍的概念股高达13只,最高涨幅逼近600%。港股市场也并未落后,相关股票人气旺盛,年初至今也涨幅巨大。
港股碳中和部分概念股 来源:华盛通
不过央媒经济日报近日发表文章表示,我国碳交易目前还远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交易机制和相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相较于金融资本市场而言,碳交易市场也还只是比较小众的市场,所谓“碳中和”概念公司也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整个行业还在发展中。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贸然押宝“碳中和”概念,以简单粗暴的产能削减、产品涨价逻辑来炒作相关股票,风险极大,很容易被大资金“割了韭菜”。同时,过多的资金炒作,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眼下,“碳中和”概念火热大多还是市场炒作的结果,题材炒作能否经得住考验还要看是否有业绩支撑。
“碳中和”:长达40年的主题投资机会
虽然央媒泼水降温,但机构仍十分看好碳中和的长期投资逻辑。夏天越来越炎热,是普通人都越来越清楚的共识。而其原因,正是由于逐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可能对地球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全球气温指数 来源:维基百科、安信证券
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未来减排任务艰巨,但也意味着相关产业发展或提速。在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指引下,安信证券认为,“碳中和”是一个长达40年的主题投资机会。
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从我国能源结构来看,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仍占多数。而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则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因此,为减少碳排放,通常可采取的四大措施有:1、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2、加速各部门电气化进程;3、减少非必要能源消费量;4、使用碳汇集或移除技术。
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资碳中和概念的四大方向为:1、清洁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智能电网等;2、新能源上游原材料。包括铜、新能源金属(锂、镍、钴)等;3、碳中和推动下类供改。如煤和煤化工、硅、钢铁、水泥等板块龙头;4、节能环保需求。包括环境监测、可降解塑料、节能系统、绿色建材等。
个股涨幅巨大,短期风险加剧
港股市场“碳中和”相关概念股在今年以来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上面提及的4大方向均有相关个股表现抢眼。其中中国碳中和(01372)涨幅超过400%,东岳集团(00189)在不到一个月内走出翻倍的行情。
股价涨得过多、过快,可能也正在积聚下跌或者调整的风险,且不能排除利用热点进行炒作的可能性。比如中国碳中和这家公司,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不知道竟然还有直接叫碳中和的这么一家企业。但如果去看看公司的资料你会发现,这家原名“比速科技”的公司,在今年4月方才改名叫“中国碳中和”。再往前挖一点,你会发现,它原本叫“怡益控股”,主要从事地产建筑类业务。而随后公司开始进军汽车发动机生产业务,并改名“比速科技”。
而到了今年,公司抓住了碳中和发展的风口,并直接改名叫“中国碳中和”。与此同时,公司也正在布局有关碳排放的业务。7月13日公司宣布,旗下子公司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会员,并完成了碳排放权交易账户的开立,积极拓展境内外碳资产交易和发展碳资产管理。而在此前,公司向懋源资本定向增发2376万股,筹得资金后又认购了中国生态旅游集团(01371)2亿股股票,并与粤丰环保(01381)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布局碳中和市场。
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只是初步布局碳中和业务,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益,而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可能存在巨大不确定性。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99.4%的收益来自于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而汽车发动机业务则由于规模大幅缩减和前景不明而被出售。公司股价自2月份开始爆发式上涨,在改名为中国碳中和之后却没有进一步走高,或暗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投资者需要注意回落风险。
来源:华盛通
此外,获得北水爆买的东岳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商。由于锂电池、光伏背板等强劲的需求,拉动了PVDF(氟碳涂料主要原料之一)材料价格翻倍上涨。而PVDF的核心原料R142b新增产能又受到严格审批,其价格已经由年初的2.3万/吨上涨至7.5万/吨。东岳集团作为拥有R142b生产配额的PVDF龙头,自然获得了资金的青睐。
不过由于短期涨幅过大,目前东岳集团在历史高位附近交投激烈,短期可能有筑顶的风险。截至发稿,东岳集团逆势上涨超8%,但未能突破上周五创下的高点。
来源:华盛通
2018-2020年,东岳集团净利润呈不断下降趋势。虽然核心原材料不断涨价或将推升今年业绩预期,但短期翻倍的股价可能已经对此有所计价了,投资者需要注意相关风险。
小结:
“碳中和”市场前景广阔,但正如经济日报文中所说,整个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概念股的短期暴涨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一长达40年的投资主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资金的炒作。而被炒作的概念股中,有真正受益于碳中和的,也有蹭热度的。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甄别个股的质地,尽量投资有产业支撑、业绩支持的优质股票,远离蹭热度炒作的股票。如果投资者布局较早并取得不错的收益,那么在适当的时候落袋为安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