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07-06 18:13
资料来源:华盛资讯
大行观点
瑞信:维持阿里巴巴-SW【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由251港元下降至245港元
瑞信发布研究报告,下调阿里巴巴-SW 2022-24财年每股盈测介乎4%至10%,以反映增长放缓,认同公司仍面对激烈竞争,但已反映于股价;其核心电商估值相当于今财年预测市盈率11倍,对长线投资者具有价值。
报告中称,公司首财季收入预计同比升33%至2040亿元(人民币,下同),核心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升15%,以及内地零售增长放缓;云服务收入同比升37%,受过去一季度重大客户终止服务所影响。报告又称,在加大投资下,公司首财季经调整EBITA或将同比跌11%,预计对新业务投入由去年的40亿元加码至170亿元。
瑞信表示,关注公司核心电商增长势头及竞争格局,还有社区团购、淘宝特价版及饿了么等新业务进展。该行根据渠道调查显示,公司在加大对中小企支持及快速扩张社区团购,销量相当于市场领导的三分之一。
花旗:重申比亚迪股份【买入】评级 目标价287港元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比亚迪股份6月新能源车销量符预期或略高于市场预期,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87港元。
报告中称,公司6月销量约5.1万辆,同比升约51%,产量约5.12万辆,同比升约53%;该行认为,行业重估处于早期阶段,最近广东推行的新能源车补贴将利好公司发展。
美银:重申中升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84港元上升至97港元
美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中升控股上半年新车销量达27.6万辆,同比升40%并好过预期,期内豪华品牌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5%,中高端品牌也增长33%;重申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由84港元升15.5%至97港元,并对豪车市场需求及经销商整合维持正面看法。
该行表示,公司次季新车销售增长趋势持续,上调其2021-23年销量预测3.7%,较市场预期高出5%/3%/3%,以反映上半年表现胜预期;同时将期间盈利预测上调4.9%/4.7%/4.6%,高于市场预测。
大摩:予药明生物【增持】评级 目标价152港元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予药明生物“增持”评级,目标价152港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上周五发布新政策,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该行表示,内地新规提倡在肿瘤试验中,尽可能用最佳支持疗法(BSC)代替安慰剂作为对照。这将提高内地药品创新者的门槛,因需要开发与市场上的疗法相比真正差异化的疗法,而且还要将药物与昂贵的现有药物进行比较,将会提高临床试验的成本。
大摩将CDMO(医药制造外包)行业视为一个群体,公司是这些更高标准的受益者。对于真正的创新者而言,这一变化在各自的药物类别中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使相关公司有可能享受更良好盈利能力。此外,该行表示该政策可能对短期需求构成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将导致市场整合,并为差异化和技术领先的参与者带来上行潜力,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有一半以上利润来自海外市场,预计不会完全受到新政策的影响。
中金:予网易-S【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227港元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维持网易-S 2021-22年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预期,予“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227港元,预计公司第二季收入同比增长14%。
该行表示,公司老游戏表现稳健,重磅新游测试顺利。该行观察到,众多新游戏在第二季度开展测试,建议关注下半年其他新游戏上线进展,并预计全年游戏收入同比增16%至635.6亿元人民币;此外,公司创新业务和有道收入或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大行研究
中金:国家药监局提升抗肿瘤药临床研发标准 料龙头公司长期受益
中金发表报告,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是对2017年美国FDA以及2020年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相关药物临床开发指导原则的呼应。
中金指,原则明确提出临床研究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对机制研究、精准化治疗、治疗需求的动态变化、药物安全性、治疗体验和便利性5个角度提出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该指导原则鼓励在进一步提高肿瘤药物有效性,改善安全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解患者的需求,引导药物研发,并将各项要求明细化,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规范化,为进一步与发达国家临床标准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而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当选择阳性药物作为对照组时,“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当有最佳支持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对照,而非安慰剂”,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中金认为,长远有助于鼓励有临床价值的真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为国内新药开发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做出引导。
中金认为,对创新药产业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头部公司长期受益。文件的推出有助于资源进一步向优质创新药企及头部CXO(医药外包)公司集中。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药物开发高效或具备BIC潜力优质品种的企业将得到更多关注。对于CXO公司来讲,国内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可能短期业绩将会受到一定冲击,长期来看,国内CXO公司将受益于创新药整体产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