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港股再添一家医械巨头!归创通桥通过聆讯,获奥博资本投资

2021-06-15 09:20

华盛资讯6月15日获悉,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归创通桥医疗,已通过港交所聆讯,保荐人为大摩、中信。

归创通桥医疗是中国神经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治疗领域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及透析相关疾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归创通桥是国内唯一一家在神经及外周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已于欧洲获得CE标志并实现商业化的医疗器械公司。

截至去年10月30日,浙江归创医疗器械,已完成C轮超过五千万美金的融资,由奥博资本(Orbimed)领投,弘晖资本、国投创新、清池资本等跟投,A轮投资人弘晖资本及B轮投资人国投创新及浙商创投均继续跟投。据最新招股书资料,今年,公司又完成了C+轮融资,合共融资7600万美元。

资料来源:招股书

一、产品研发管线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合共有11款获批产品,其中包括5款用于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获批产品及6款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获批产品。另拥有37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其中7款处于注册阶段、9 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1款处于型检阶段及10款处于设计阶段。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2020年总收入的87.9%,目前国内并无就卒中治疗及预防器械设定指导价。

 

资料来源:招股书

二、两款核心产品已实现商业化

两款核心产品是蛟龙颅内取栓支架(「蛟龙颅内取栓支架」)和Ultrafree TM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e DCB」),这两款产品在中国已进行商业化,且公司正在对这两款核心产品展开进一步研发。

蛟龙颅内取栓支架

是一种微创器械,可捕获和消除堵塞血管的血栓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等神经血管疾病。我们于2019年10月完成蛟龙颅内取栓支架的临床试验,并于2020年9月取得国家药监局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于2020年9月在中国商业化蛟龙颅内取栓支架。

Ultrafree DCB

是一种为治疗股动脉和膕动脉(膝下内侧动脉除外)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设计的介入器械。于2019年7月完成Ultrafree DCB的临床试验,并于2020年11月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我们随后于2020年12月在中国商业化Ultrafree DCB。目前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于[2020年10月]获得CE标志。

三、中国介入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在未来将显著增长

神经血管疾病是中国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占2019年中国总死亡人数的20%以上,且该比例仍在持续上升。

目前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在中国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例如,机械取栓术(MT)是一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一种主要神经血管疾病)的先进微创治疗技术。然而 2019年,MT手术在美国的渗透率为3%,而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6%。2019年,外周 动脉疾病相关手术在美国的渗透率为5.4%,而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2%。

神经介入手术是一种用于疏通和修复脑血管通路的微创手术。神经介入手术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支持下,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血栓清除术、扩张术和栓塞术,从而治疗病变血管,包括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凝块取出支架、扩张支架、密网支架、吸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

2020年COVID-19疫情的爆发对2020年上半年择期手术造成了负面影响。尽管普通手术在2020年下半年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但2020年神经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总体增长率降至4.3%。2021年的神经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预计将以25.6%的增长率出现显著反弹。进一步估计,到2022年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总体增长率将恢复到COVID-19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并达到23.9%。

中国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人民币26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 币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且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人民币371亿元, 2019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2%

前往新股中心,查看更多新股消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