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1-05-12 16:23
作者:华光charlie
在5月12日,一则消息引爆了小米集团的股价。截至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涨超6%,总市值站回6500亿港元上方。
尽管小米集团迎来大涨,但距离2021年1月5日起创下的历史高点35.9港元,现价仍有近30%回撤。
来源:华盛证券
究竟是什么利好消息引发了小米股价迅速地拉升,那就是小米被移出了美国的“军事清单”。
根据5月12日外媒消息指出,小米集团和美国国防部再次就军事清单诉讼发布了联合状态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双方已经同意和平解决诉讼案。
文中美国政府承认了军事清单上的程序正义问题,愿意和小米集团进行和解,并将小米集团移出军事清单。
来源:小米集团、美国国防部
究竟将小米剔除“军事清单”这一利好消息有多大影响,同时当下的小米投资价值又如何,我们来详细看看。
一、外资可以正常投资,小米有望回归几大指数
此前在特朗普政府时代,由于小米集团被纳入“军事清单”,对于美国资本投资小米进行了较大的限制。
在2021年3月11日,标普全球评级在官网宣布将于3月15日开盘前将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小米和箩筐技术公司从标普道琼斯指数中剔除。
而在那之前富时罗素和MSCI也基于美国投资禁令,宣布将小米集团从指数成分中剔除。
来源:官网,标普全球声明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当时全球追踪富时罗素和MSCI的资金规模合计超1万亿美元,小米集团最终被剔除富时罗素、MSCI的相关指数,预期分别带来约3.4亿美元、15.3亿美元的被动资金卖出。
因此在军事清单中将小米剔除后,小米也有望重新回归到标普道琼斯指数、罗素、MSCI等这些全球著名指数成分,预计有望直接带来超20亿美元的资金买入。
此外市场在当时也曾有疑虑,小米被纳入“军事清单”之后,也存在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如果小米被列入实体清单,那么就意味着出口商未得到许可证时,不得帮助实体清单内的小米获得美国产品或使用美国技术的最终产品。
来源:美国国防部、商务部文件,兴业证券
这对于主力产品布局中高端智能手机,需要大量进口芯片的小米而言,可谓释放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在多项利好叠加之下,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投资者对于小米持续经营风险的担忧,长期资金或许会更多考虑配置小米集团。
二、一季度公募爆买小米,南下资金早已先行
随着市场中超过千亿规模的公募基金不断涌现,它们的投资选择也成为股民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通过已经公布的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数据,可以发现有许多公募基金早已在利空之下配置了小米集团。
在2021年一季度末,共有93家基金持有小米集团,对于小米的总持股数达5.78亿股。而在一季度这些公募基金大幅加仓了1.93亿股小米,总市值约超过125.8亿元人民币。
来源:wind
而观察基金公司中,一季度如知名的睿远均衡价值、富国创新趋势、广发赴港新起点、景顺长城核心等多家基金对小米进行了大幅加仓。其中睿远均衡价值和嘉实港股通新经济基金都将小米集团作为第一重仓股。
来源:wind
而从沪深港股通资金来看,南下资金也在小米此前利空事件下早已先行买入。根据港股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收市,近一年南下资金净买入小米集团高达423亿元人民币。小米也在港股通中获净买入最多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腾讯控股和中国移动。
来源:wind
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11日南下资金对于小米集团自有流通股本持有占比为24%,从2021年初至今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
来源:wind
三、手机市场疲软,小米或有隐忧
尽管小米迎来了剔除“军事清单”的相关利好,但投资者或许仍需注意手机市场销量不佳的风险。
在近期,外媒传出一份国内手机品牌厂下修清单,包括小米、荣耀、realme、一加等都将出货目标进行缩减,各大厂商目前仍未回应。
据称,小米已将今年全年出货目标由2.4亿台下调至1.9亿台,幅度约25%;荣耀从5000万台修改到3500万台,下修三成。
供应链指出,目前看来第一波手机减量潮以4G手机为主,此次国产厂商集体下调出货量目标主要还是受到印度疫情和缺料双重干扰,尤其是需要闻泰、华勤手机代工的产能受影响较多。
而机构招商国际也指出中国智能手机销售自春节假期以来多呈下降趋势,而印度市场需求也因新冠疫情反扑面临风险。
对于小米的观点需要更加谨慎,主要是考虑到其智能手机销量势头会放缓,原因包括:
1、小米11的发布提前(于2021年1月发售,而小米10于2020年2月发售);
2、2021下半年面临较高的比较基数(20年下半年出货量为9,000万支)。印度仍然是小米最大的海外智能手机市场(21年一季度出货1040万支),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持续引发担忧。
来源:IDC,招商国际
不过招商国际认为受益于华为高端手机断供的市场空间,小米的高端手机有望成为其接受者之一,对其未来目标价给予32港元,较26港元仍有约23%上涨空间。
在3月底,小米曾发布公告,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业务,未来10年将投资100亿美元。从过往的经营历史来看,小米在品牌、渠道、供应链、芯片获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或许对于其进军新能源造车有较大帮助。
不过鉴于小米电动车业务才刚刚起航,业务的发展仍需要观察,投资者或许对于小米的智能手机销售等主力业务数据需要更多的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