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华盛研选 | 爆炒芯片、航空、电子股!美股也曾“激情燃烧”

2020-09-11 17:39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增速开始下台阶,为突出重围实现经济转型,叠加美苏冷战向科技领域转移,美国斥巨资投入到半导体、计算机以及航空领域的研发当中,为电子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资本市场的两次“电子热”投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炒作的历史背景

宏观经济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增速开始下台阶,国际竞争力减弱。20 世纪 60、70 年代,美国正处于二战后第一轮战略扩张由极盛向收缩换、全球霸权衰退的过程中。首先,经济上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力减弱。其次,政治军事上美国在西方阵营乃至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也有所弱化。最后,美国国内社会动荡,人民政治、身份认同一片混乱。“美国梦”开始黯然失色。

产业结构

钢铁和汽车工业开始停滞,科技成为突破口。20 世纪 50、60年代,钢铁和汽车是美国的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未能及时进行技术的改造,两大产业被日本和欧洲追赶,并逐步衰落。此时经济结构亟需转型,而科技则成为美国最终得以翻盘的突破口。

二、炒作三大关键词:航空、半导体、计算机

关键词一:航空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1953 年朝鲜停战到 1957 年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艾森豪威尔的假寐期”,当时美国人认为自己技术超群、所向披靡。然而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在地球卫星——“斯帕特尼克 1 号”,则让美国人突然意识到苏联的火箭技术已经超越他们,从而促使美国投资上千亿美元进行科研开发,以夺回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二:半导体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20 世纪 50 年代,电子管在技术上走进了死胡同,它们不可能再小了,而且由于它们会发热,彼此之间必须间隔一定的距离,因此早期的计算机都臃肿无比。此时冷战期的苏联和美国都在致力于对于电子管技术的改进,并走上不同道路。一方面苏联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规划制定权被各式权威把控,并出于部门利益和学术分歧导致苏联钻进缩小电子管的死胡同进而错过集成电路革命;另一方面美国则巧妙的引入了晶体管,从此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并很快掀起了一场电子工业革命。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公司已经占全世界半导体销售 59%的份额和集成电路销售 74%的份额。1968 年诺伊斯辞职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和戈登摩尔创建了英特尔公司,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即计算机芯片,随后微处理器的发展带动 PC 机进入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三:计算机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硬件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半导体的发展一样,政府部门为计算机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军方。1943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普雷斯怕·埃克特和约翰·莫希研制了美国第一台数字机电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后约翰·冯诺依曼也加入其中,并共同研发了第二台机器“埃德瓦克”“EDVAC”。

三、资本市场:疯狂的“电子热”泡沫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在航空、半导体、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市场同样迎来了“电子热”的投机浪潮。60 年代两次科技行情(第一次是 1960 年-1962 年,第二次是 1967 年-1969年)均是事件驱动,且以估值贡献为主,大部分个股并没有业绩的支撑,仅仅是因为股票名称中含有“电子”、“航空”等字眼,股价就会被爆炒。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1960 年至 1962 年由于美国首次载人航空成功、商用集成电路得以批量生产以及首台小型计算机研发成功等事件冲击,大量电子半导体、计算机以及太空概念的新股发行,特别是 1962 年,一年之内发行了接近 950 支新股,其中只要带有电子、太空概念,上市之后股价则大幅飙升;还有部分已经上市的龙头公司,例如 IBM、德州仪器等公司,股价同样在该阶段大幅上涨。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1961 年,市场陷入炒作狂潮,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在 1961 年平均上涨了23%,增值金额达 700 亿美元,在新股大放异彩的场外交易市场,4000%-5000%的增值率屡见不鲜。但随后在 1962 年春季之后,市场迎来“肯尼迪暴跌”,并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达到高潮,直到 1962 年 10 月市场才触底反弹。1962 年 1 月到 10 月底,标普 500 指数下跌了 21.7%,但前期炒作的新股以及电子股则受伤惨重,部分个股跌幅甚至达到 80%。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例如 IBM 和德州仪器两只蓝筹科技股,在 1961 年初的股价分别为 441.8 美元和 161.3美元,1961 年股价最高炒作到 733 美元和 206.8 美元,而到 1962 年股价一度跌至 300美元和 49 美元;而 1961 年新发行的惠普和仙童半导体两只科技股,上市首日价格分别为 37.1 美元和 166 美元,1961 年股价最高炒作到 53 美元和 175.8 美元,到 1962 年股价一度跌至 15.3 美元和 31 美元。

四、科技股炒完,又炒"漂亮50",泡沫轮回

1968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阶段性衰退,同时叠加高通胀下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股票市场戴维斯双杀,市场大幅下跌,电子股泡沫就此破灭;在这样的大熊市之中,资金向业绩好的成长股抱团,以可口可乐、IBM 等为代表的“漂亮 50”表现优异,消费股泡沫又再次上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