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行业机会 | 今年以来暴涨4.5倍!高瓴看好的神经介入行业前景有多大?

2020-08-12 17:44

作者:charlie

要说2020年股价表现最为强势的股票,那么医疗器械类的公司就不得不提了。

首先讲一只微创医疗,其2020年以来,截至8月12日收市股价最大涨幅高达448.7%,也就是在遭遇疫情情况下,这只股票仍然实现8个月暴涨近4.5倍的壮举!

来源:华盛证券

而另外一只沛嘉医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今年以来截至8月12日收市股价最大涨幅为53.7%。但由于其为今年2020年5月上市,发行价仅为15.36港元,相较3个月的高价37.8港元,一度涨幅也达到146%!

来源:华盛证券

而这两家股价表现出彩的公司都获得了著名投资人张磊所把持的高瓴资本的青睐。

首先微创医疗上市以来,高瓴资本就曾多次增持,最近的一次是6月底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增持微创医疗3300万股,每股作价23.50港元,总金额为7.755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1.54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8.85%。

而沛嘉医疗在上市前,高瓴资本就极具前瞻性地参与其多轮融资,上市之时知名机构经纬中国和高瓴资本分别持有沛嘉医疗9.84%和9.11%的股份。

而究竟两家公司有何亮点能同时被高瓴看中,同时股价也呈现巨大的爆发力呢?这或许与这两家公司都布局了神经介入业务有关,究竟神经介入是什么,市场空间有多大呢?

一、神经介入:难度大,治脑血管疾病的最优选

要搞清楚神经介入,首先需要了解介入治疗是什么。介入治疗是一种区别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介于两者之间的高科技微创性治疗。其主要治疗方式是运用医学影像设备,借助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材通过穿刺进入人体,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

介入治疗目前主要分别为:消化介入、心脏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适应症较多、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而神经介入是介入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脑血管内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介入作为治疗脑血管病重症患者的主要方法,临床需求持续提升。 根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年国内脑卒中患者数约1300万,复发率约17.1%,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00万,且以每年8.3%增长,近10年来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来源:兴业证券

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居全球首位, 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此外,卒中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的一大病因。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我国神经介入市场正处于稳定高速发展阶段,经过测算脑血管神经介入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8亿元,这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7%。

在2018年我国缺血性卒中发病数为366万,符合出血性卒中手术特征的发病数有54万,预计到2025年脑卒中发病人数全国将达570万人。经过业内专家测算,在2025年神经介入医器械的潜在终端市场规模将达333亿元。

来源:光大证券

二、神经介入行业有哪些标杆公司

微创医疗:国内神经介入领域领航者

微创医疗的神经介入器械业务发展时间已有16年之久,在2004年就有第一款产品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获得CFDA注册证;在2013年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获得CFDA注册证;在2018年Tubridge获得CFDA注册证;于2019年Fastrack微导管系统获得国内上市注册证。

来源:光大证券

而根据2019年报,微创医疗的神经介入产品业务维持快速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276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55.6%。其中上市15年的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凭借安全性和有效性,营收同比增长31.7%。

光大证券认为,根据对于微创的行业龙头地位以及产品线测算,给予2025年微创医疗远期净利润为35.2亿元,按照成熟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动态市盈率25倍PE估值,给予880亿元市值目标。

沛嘉医疗:国内在研产品数第一

沛嘉医疗深耕中国高增长经导管瓣膜治疗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多年,立志打造高端心脑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平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商业化产品及处临床试验的在研产品合计数量,沛嘉在国内神经介入企业中排名第一,也是中国首间将栓塞弹簧圈产品商业化的国内企业。

中国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急速增长。栓塞弹簧圈市场于2025年时估计将扩大至人民币2,646.7百万元, 2018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3%;颅内动脉瘤支架市场于2025年时估计将扩大至人民币812.2百万元,2018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0%。

来源:光大证券

在神经介入领域,沛嘉医疗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已经形成神经介入领域较为齐全的产品线。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有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Presgo微导管、益必达导引导管等6款。在研产品有颅内支架。球囊扩张导管、血栓抽吸导管等。

2019年沛嘉医疗在经历收购子公司加奇并整合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业务后,公司收入增长,并且逐步扭亏,进入利润释放期。2019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042万元,毛利率为64.24%,研发费用率为294.85%。

光大证券认为,根据对于沛嘉产品线测算,给予2025年沛嘉医疗远期净利润为11.05亿元,按照成熟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动态市盈率25倍PE估值,给予303亿元市值目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