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个股剖析 | 如何看待波音大跌,以及目前蕴含的投资价值?

2020-03-27 19:07

一个月内,波音(BA)股价从开盘价279一度跌至最低89美元,跌幅最深接近70%。若从2019年3月高点437.79美元计算,跌幅最深一度接近80%。

近期,随着美股超跌反弹和600亿美元紧急援助的利好释放,波音股价也迎来强劲反弹,从89美元最低点向上反弹超过100%。那么,如何看待波音大跌,以及目前蕴含的投资价值?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为什么波音跌了这么多?

波音暴跌,是因为现金流吃紧。那么现金流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目前来看,波音现金流吃紧是被一系列危机共振导致的,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

原因一:737Max停飞事件

图片来源:公开网络

事情的起因是印尼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旗下的737Max相继坠毁,暴露出737Max在机动特性增强(MCAS)系统的设计上存在缺陷。

两起空难导致全球质疑声不断,该机型随即停飞停产,对波音的经营造成严重冲击。

截至到 2019 年 12 月,未交付的波音 737 MAX 飞机数量仍在 4000 架以上,已造成 400 架飞机积压。目前波音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的 737MAX 复飞,公司预计 2020 年中期实现复飞,但至今仍未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 

原因二:新冠疫情重创航空业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航空客运需求急剧萎缩,对航空公司和航空服务产业链都产生了明显冲击。截至 3 月 24 日,全球至少有 20 家航司已全线停飞,对波音现金流压力产生进一步冲击。

对此,标普预测波音 2020 年的现金流出约 110 亿~120 美元,若后续无充足借款补充,波音现金流风险将加剧。 

这部分的原因无需详解,相信大家都能明白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

原因三:过度分红回购,甚至不惜借债

高分红高回购是传统行业龙头维系股价的常用方式。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多为职业经理人,当公司所处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增速趋于平稳时,高分红高回购成为管理层维持股价上行、获得股东支持的常用方式。 

巴菲特经常说,分红和回购对股东来说是好事,然而波音做的太过了,甚至为了维护股价不惜借债回购。

2015-2019年,波音每年回购和派息的金额都要超过净利润,钱从哪里来呢?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借债。即使是已经深陷亏损时的2019年,波音仍然累计回购和分红超过72亿美元。为了实现这样的操作不可避免的借了巨额外债,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并最终引发目前的流动性危机。

资料来源:华盛证券

大而不倒,波音仍有投资价值?

商用飞机制造龙头

虽然遭遇了一系列打击,但波音的基本盘仍然在,那就是长远来看,人类仍然需要飞机。

今天的世界,民航飞机制造主要被两家公司垄断,一家是欧洲的空中客车,另一家便是美国的波音。

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民航领域,波音竞争对手主要为空客、巴航工业和庞巴迪,但后两者市场份额极小,只有空客是波音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目前,波音在宽体客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近 5 年宽体客机累计交付 1050 架,是排名第二位空客428架的2倍多;窄体客机方面,空客交付量略有领先,但2019年737Max危机以前两者难分伯仲。 

饼状图近一步描绘了世界商用飞机市场格局,即波音空客难分伯仲,而在宽体客机领域波音甚至更甚一筹。基于产业规模来看,波音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短期难以被 替代,航空制造业出现空客一家独大的局面概率较低。 

全球第二大武器制造商

波音本次获得美国政府600亿紧急援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波音在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著名的F15双发重型战斗机、F18大黄蜂舰载战斗机、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以及坦克杀手阿帕奇,都是波音公司旗下的产品。其中的F15战斗机仍然活跃在各大洲,作为与SU-27侧卫系列的头号劲敌,捍卫着美国的全球利益。

图片来源:piexel

今天,仍然有相当多的波音战机在美国服役,包括801架阿帕奇直升机、432架F15战斗机和总计628架各型号的F18战斗机。这些力量仍然是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核心支柱,对波音来说,意味着仍然有很大的损耗补充需求和更新换代需求。

小结

从上述角度看,无论是世界商用飞机需求,还是美国的军事国防需求,波音都是不可或缺、大而不倒的存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波音背后还涉及到庞大的产业链,其中包含250万个就业岗位和17000余供应商。波音如果倒下,后果或许不亚于2008年雷曼破产造成的冲击。

投资波音的风险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投资者需要警惕波音出现现金流断裂、政府救助低于预期、全球COVID-19 疫情拐点延后,以及737Max 复飞时间不及预期等带来的风险。

在当前时节点上,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黑天鹅演化产生的后果,投资者需要警惕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