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20-03-06 18:36
作者:Oliver
近日,美股剧烈震荡,美股到底是抄底之时还是下跌途中?这个问题难住了众多投资者。但巴菲特老爷子早有答案,巴菲特老爷子用几千亿美刀现金仓位告诉了普通投资者他的看法,截止四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 1279 亿美元。巴菲特是如何判断美股的估值高低呢?实际上巴菲特曾写过文章分享他判断顶底的指标。
一、巴菲特指标
巴菲特较少谈论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但在互联网泡沫期间,1999年 11 月,他在《Fortune》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Mr.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对互联网泡沫的风险进行了警示;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股市大幅调整,2001 年 12 月巴菲特在《Fortune》杂志年底的 Investor’s Guide 2002上再一次发表了同样题为《Warren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的文章,对其 1999 年 11 月的文章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两篇文章中巴菲特都系统的解释了美国股市历史上(1964-1998)走牛或走熊的主要原因,重点就是美国利率和美国公司盈利的交替变化。
在关于如何判断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处于非理性时期以及其所处的阶段这一问题上,巴菲特认为应该进行量化分析,而从宏观角度来讲量化分析可以非常简单,即用“所有公开交易的股票的市值占美国 GNP 的比例”来衡量,“这个比例在告诉你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方面可能是最佳的单一指标。
这个股票市值占 GNP 的比例(后来也常用 GDP 代替 GNP),一般也叫做“资产证券化率”,因为巴菲特非常看重这个指标因此也被称为“巴菲特指标”。
二、巴菲特指标暗示美股已经过于昂贵
截止 2019 年四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 1279 亿美元,从巴菲特惯用的指标: 美股总市值/美国 GNP 比值来衡量,该指标创出 40 年来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现在美股整体估值的昂贵程度已经超过了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远远高于巴菲特认为可以入市的水平。
三、巴菲特指标曾在美国、日本、中国揭示风险
按照国家别来看,巴菲特指标在美、日、中等国家都曾成功反映风险。
美国在 1999 年达到一个阶段性高峰,资产证券化率接近 174%,随后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直到 2002 年见到一个阶段性低点101%;2003 年后经济回升直到2007年资产证券化率达到近 138%,金融危机的 2008 年资产证券化率在跌至 79%左右,2009 后美联储几次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美国股市一路上扬,资产证券化率再一路震荡上行,2017年时已达 166%。
日本来看,资产证券化率的高峰是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 1989 年,达到了 141%, 1989 年 5 月至 1990 年 8 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 2.5%上调至 6%,日本经济硬着陆股市大幅调整资产证券化率下行,随后在 1999 年、2006 年也见过阶段性资产证券化率的高点,分别为101%、105%,后随着金融危机调整而调整。2017 年资产证券化率达到 128%,也创下 1989 年后的高点。
四、股神眼中购买股票的最佳区间
巴菲特也进一步指出“投资者要想获得超越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财富增值速度,那么这条比例曲线必须持续上升再上升。如果 GNP 的年增长速度是5%而你希望获得股票市值年增长 10%,那么你需要这条曲线持续上升并且超过图表的最上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对我来说,如果该比值在 70%-80%区间,购买股票可能会表现比较好。如果这个比值接近 200%,就像在 1999年或 2000 年部分时间段那样,那你可能是在玩火”。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