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9-12-12 11:31
作者:华光charlie
时间飞逝,又将要和2019年说声再见,而今年的港股市场也快谢幕。
2019年的港股指数可用“历经波折”来形容,截止2019年12月11日收市,全年涨幅仅3%左右,远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4%和上证指数的17%。
来源:华盛证券
但是从全年来看,恒生指数也曾有过高光,最高的时候上涨17%,指数达到30280点。真可谓是“辛辛苦苦一整年,一波又回解放前。”
但是对于部分港股投资者来说,还是能获得不错收益,因为淡市之中也不乏有牛股可以超越大市跑出。
比如大型市值中的翻倍股有美团点评、海底捞、安踏体育、中国生物制药等,中小型的翻倍股有波司登、李宁、颐海国际、丘钛科技、金斯瑞生物制药等,当然还有一个板块出6只翻倍股如新城悦、碧桂园服务的物业管理行业。
港股市场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新股市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赴港二次上市,将下半年IPO热潮推上高峰,港交所IPO融资额也超越了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另外如还有如鲁大师上市首日上涨218%,傲迪玛上市4日最大涨幅超过10倍等妖股倍出,也极大地激发了打新申购的热情。
既然港股如此多彩,那么就来细细回味一下。
一波三折的恒生指数
来源:海通国际,华盛证券
从港股表现看,恒生指数走势呈现“一波三折”:
1、从19年一季度开始,全球央行的政策由“鹰”转向“鸽”,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也驱动了港股估值扩张,加上国内央行释放流动性、增值税下调等政策刺激下,推动着A股触底回升,也推动了恒生指数上涨;
2、不过从19年二季度开始,中美贸易关系出现反复、人民币应声贬值、香港事件等“黑天鹅”事件对市场风险偏好进行了一定压制。同时内地宽松货币政策从二季度开始边际收紧,港股市场震荡加剧;
3、从9月份开始,外部风险边际好转,加上港股中报中资红筹股业绩好于悲观预期,港股“估值弹簧”出现向上弹性,但在大市上攻的过程中仍受中美贸易谈判、香港事件反复等因素掣肘。
从历史统计数据上来看,1964年以来港股已经经历了9轮的牛熊周期,而从2018年11月以来开始进入到第十轮牛市的初期。从1995年以来港股牛市平均持续约3年,而熊市平均15个月。
来源:海通国际,华盛证券
在2019年排除了新股以后,港股的中位数涨幅为-12.98%,主板的中位数涨跌幅为-9%左右,创业板的中位数涨跌幅在-33%。
如果从这个数据上来看,2019年港股投资赚钱还是难度不小的,不过鉴于香港市场有着IPO制度比较开放的特性,绝对数量上垃圾股、仙股众多。
相对而言,去拥抱优质股更容易获得一个超越大市的收益。
淡市出牛股,火锅超越房地产
如果看2019年的恒生指数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但如果聚焦到个别股票,那么就亮点倍出了。
首先要说的就是一只代表性股票海底捞,作为一家主营连锁火锅的企业,在2019年海底捞实现最大涨幅在137.5%,股价一度站上39港元,市值最高达到2067亿港元。
为什么说海底捞有代表性呢?拿海底捞与孙宏斌老板打理的地产巨头融创中国相比,海底捞在9月份一度领先融创市值达300亿港元。
而如果对比业绩,2019年上半年融创营收为768.4亿元,归属股东利润为102.9亿;海底捞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116.9亿,归属股东利润为9.11亿。
来源:华盛证券
换句话讲,海底捞在营收仅为融创的七分之一,净利仅为十分之一的情况下,取得了市值的反超。在滚动市盈率的指标上,海底捞一度高达97倍,而融创中国则低至6.5倍。
这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19年港股的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消费股涨幅惊人,估值也抬升到了惊人的高度。
我们选取了一组有代表性的港A消费股,可以看到如华润啤酒、海底捞、颐海国际等股票市盈率都高达70以上,滚动市盈率最低的是波司登,也有近30,这与港股平均不到10的市盈率水平拉开了很大差距。
来源:华盛证券
诚然图表中的许多股票,公司基本面都不错,但“好股票也得有好价格”,在估值泡沫不断抬升之后,也许业绩跟不上预期的风险随时就会爆发。“戴维斯双杀”的案例,不仅适用在消费股,也适用于整个市场。
分行业来看,除了物业管理板块实现了整个板块上扬,剔除新股全年上涨率达74.7%,其他板块走的都是分化行情。比如地产、医药、手机产业链等板块,大涨的是较少数。
如果2019年投资者把握到了消费股“抱团”的策略,可能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IPO市场火热,年底再掀高潮
提到港股市场,就不得不提到港股的IPO。
自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先生在2018年对港交所新股上市制度进行了大型的改革,不仅吸引了小米、美团点评这样的中国新经济龙头公司,就连7年前赴港失败的阿里巴巴都重新回归了。
而2018年不管是从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港交所都夺得全球桂冠。
到了2019年,香港IPO的脚步仍未放慢,即使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和香港本地出现一些事件也未能阻挡。
截止12月6日wind数据,今年以来港交所发了超过144只IPO,募资金额超过了2699.1亿港元,领先于纳斯达克的275亿美元和上交所的253亿美元,有望在收官之时再次全球登顶。
截止2019年12月6日,今年144只新股中,上市首日收盘下跌的有52只,保住发行价的概率达63.9%,这样的新股表现对于散户而言还是较能控制风险的。
另外我们来看看全年首日上涨TOP10,鲁大师、日照港裕廊和坤集团分列前三,上市首日都有翻倍以上表现。
来源:wind,华盛证券
如果是按照一手赚取的收益排序,部分入场费较高的公司就会比较占优势了。
我们同样排列出前十个股,翰森制药、鲁大师、坤集团首日一手收益分列前三,收益为10480港元、5900港元、5280港元。可以看到收益靠前的个股基本都在下半年上市。
来源:wind,华盛证券
结语:
尽管2019年港股的表现一波三折,但也未尝不是好事,从港股的前9轮牛熊周期来看,逢是底部都是好的布局时机。
根据广发策略提到的展望,2020年高股息低估值的内地银行股是南下资金有望配置的第一目标,其次如低估值内房股龙头、医药龙头有望延续年底强势。
阿里巴巴回归港股给全球新经济股做了一个良好示范,2020的新股市场也会延续蓬勃发展的趋势,祝投资者在2020年能继续获得理想收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