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10月投资回顾:临近年底,布局来年

2019-11-12 17:42

来源:华盛证券大类资产管理团队

核心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转正,且涨幅有扩大之势。十一后的行情上涨的概率大幅高于节前。整体而言,美股、港股的涨幅大于A股。倘若将上证50视为基金组合,仅从不断下降的波动率角度而言,其走势和美国70年代的漂亮50颇有神似,当前面临的压力位一直横在3.1,如果突破,不可低估。

国内市场:

10月的行情从概率统计上而言,上涨居多,过去作为解释原因会归于北戴河会议的召开及明年经济形势的定调。今年少有的将四中全会的召开时间迁移至10月底(历史上通常在9月底),而通常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经济、改革。

10月公布了前三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整体概括为继续寻底,极具韧性。GDP继续下滑至3季度的6%附近,CPI突破3%,但都是猪肉惹的祸,剔除猪肉会更为正常,但我们的CPI计算结构中始终缺乏地产的价格。其他各项指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零售总额等数据仍旧呈现趋势性下滑。唯有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基本与之前持平,未有见到较大变化(10.5%附近)

汇率端看,10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窄幅双向波动,维持在7.05附近。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操纵指控依旧悬在头上,如同达摩克斯之剑。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当前中国的外汇政策及波动不为满足美国对汇率操纵的认定(3个条件),但倘若1年后最坏的情况发生,其影响难以估计。

另外,贸易问题在10月貌似进入到了实质性“利好”,双方承认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取得了较多共识。虽然还未能见到正式的官宣,但特朗普早已迫不及待地更新在推特上。另外,对于国内的业绩周期而言,10月15日是中小创的3季报发布截止日,而业绩的预期差无疑会带动市场的情绪与波动。

继华为之后,海康、大华等系列技术型公司终被美国列入了出口管制名单,也叫实体名单。但从股价表现上看,基于贸易摩擦的恐惧也好、利空也罢正逐步减弱。投资者冷静促使反向思考,美国的打压似乎在变相地帮助投资者选择龙头标的,更像是对此类公司的认可。

海外市场:

英国脱欧事件总算尘埃落定,剩下的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博弈作秀。美联储如所预期的再次降息,今年的额度大概率用完,全球宽松基本已成定局。货币超发下的心里锚仅存于核心资产的认定及信心。

基金观点:

10月份中美贸易出现重要进展,虽然未来仍存在变数,但是双方欲达成贸易协议的意愿显著升高。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投资者仍持续买入高β的科技股。

香港问题处于胶着状态,不断反复,难以判断结束的时间。香港本地发展商、收租股、零售股仍然受压,部分上市公司有触底迹象。市场仍需等待业绩放出后,投资人对数据的反应,才进一步确认底部。

本月人民币出现小幅升值,地产股及物业股表现强劲。基金持仓持续分散化,加仓医药、互联网等行业,寻求长线确定性的机会。确定性、高成长、低负债仍是当前重点考虑的因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