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9-07-30 11:11
最近在看美国一些老医药公司的老年报,试图寻找它们作为一个组织“穿越周期的成长力量”在哪里。期间做了一个top50公司的市值回溯统计,统计结果很有意思,有些结果也确实出乎我们意料。贴5张图,看看各位看完这些统计梳理之后有什么看法,欢迎详述……
下面五张图统计美国top50的医药行业相关公司,从79年/或上市日期开始统计。
蓝色的为复权后市值增长 CAGR; 橘黄色为复权后市值增长CAGR -(减)标普500CAGR;
简单分了五类,还有一些科研服务、诊断、医药软件、宠物疫苗等个别公司没有包括。
1. 复合型(业务包括,药-医疗器械-消费品)
2. big pharma;
3. medical device;
4. bio-pharma
5. 药房
美国医药的发展路径可部分供我们参考,但因中国处于后发优势,很大可能美国之后“顺序发生的事情被挤压”后在当下同步呈现。在当下的中国,我们能看到当年的辉瑞、默克;也能看到当年的新基、再生元;还能看到当年的美敦力、达芬奇机器人…… 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机会的当下。
作者系青侨阳光私募基金经理 卢桂凤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