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美国QE解读

2018-09-10 17:49

​​朋友们周一好!今天我想来聊聊全球的几次QE(Quantitative Easing),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一般来说央行有好几种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的宽松或者收紧。

通常我们最熟悉一种手段就是加息或者降息,还有一种就是调整银行的准备金率。QE是第三种比较特殊的方式,通过市场干预的手段直接买入国债、投资级别的资产抵押债券,通过大规模的买入致使债券价格上升,债券的收益率下降,从而形成宽松的效果。其实量宽通俗意义上就是印钞,让财政部发行的债券,美联储来购买,那钱就派生出来了,当然美元作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来讲,印钞的后果就是向全球输出通胀,将由全世界来买单。​

下面让我们说说美国。

首先美国QE开始于2008年次贷危机,当时雷曼兄弟倒闭,FED买入6000亿美金的MBS,然后一路买入MBS,banknote和美国国债,至2010年6月FED一共买入了价值2.1万亿的上述各类资产。 QE2作为QE1的延续,始于2011年2季度,FED又买入了6000亿的国债。QE3开始于2012年9月,FED每个月购买450亿国债和400亿的MBS,截至QE3结束,美联储三次QE共购入4.5万亿的国债和MBS。第三轮QE于2014年10月29号正式结束,后来一年后的12月份,美联储正式开始了加息。

笔者在FED的官网上找到了下面的图表,当前年前期购入的国债和MBS开始到期,黑色和蓝色的线开始掉头向下,这也就意味者在FED不继续购买新的债券和MBS的前提下,这部分流动性其实是被回收的。也就是说市场的水正在被吸走,结合美国财政部的发债情况,因为今年减税的缘故,财政赤字的亏空都需要用发更多的债去弥补。据债王Gundlack预计,财政部10月以后每个月都要发超过5000亿美金的国债。这也符合美国财政部的预期,2018年美国国债发行供应量要达到9550亿美元,去年只有5190亿。

这样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也就是说今年需要抽水4000亿美金,一方面国债供应在增加,一方面需求在减少(QE时候FED买的债券正在到期,而FED 2014年10月后就退出了公开市场操作。)所以也难怪说今年从新兴市场抽了那么多水了,而新兴市场的水抽完,那是不是就该抽美国本土债市和股市的水了呢?

小伙伴们怎么看? 谢谢大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