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7-20 19:32
贾跃亭“跑路了!”
曾经的明星企业家,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但是想想那些在股市被坑得惨不忍睹的投资者,那些曾经被乐视网神乎其神眼花缭乱的故事迷住的投资者、供应商等的惨况,也就释然了。
其实资本市场中,确实有不少因为过度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企业,而为其“野心”埋单的只能是可怜的投资人和签订合约的合作伙伴。早前高调收购“沱牌”酒的天洋控股,极有可能也是这样的企业。
据南洋商报报道,早在2017年12月,天洋控股拖欠马来西亚企业近十亿多人民币余款。马来西亚企业在2015年12月以20.8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位于中国河北的成功大广场休闲娱乐中心,予北京天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天洋国际控股应在2017年11月28日前支付余额9.74亿人民币,但至今没有偿还。
纵观天洋控股发展历程,以电器销售起家的天洋控股,近两年开始大量收购资产,包括2015年高溢价高调接盘与本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白酒品牌“沱牌”,“梦东方”作为旗下旅游、文化企业,近年也在各地不断买地。
这家最近频频因为“沱牌”酒曝光在大众眼中的神秘资本天洋控股,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主体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否会存在一些风险的预警信号呢?
警号一,梦东方之“成迷的主业”
这家在港股上市的公司是梦东方(00593),梦东方财报和官网上的介绍都是做多元化经营业务,旗下的业务包括五大板块:梦东方、超级蜂巢、舍得酒业、天洋金融、其他产业。确实很多元的业务,再多元的业务,主业它总得有是吧!笔者在wind上看到的介绍是:梦东方是一家主要从事“梦东方”品牌之文化旅游度假区及主题乐园文化旅游度假区及主题乐园运营及地产开发的香港投资控股公司”,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出梦东方将重点放在文化旅游度假区运营+地产开发上。梦东方在最新的年报致股东信,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其文娱产业。
然而,事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再和大家扯个细节,大家看到上面图中的天洋业务,可能会好奇!实际上梦东方在2017年8月之前都是天洋国际控股,这中间它改名儿了,好好的为什么把名字改了呢。一命二运三风水,难度是换个名,转转风水?还真不是,目前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重组完成,主营业务改变或者大股东易主,另一类则是在主业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更突出公司的战略重点,其中不乏迎合市场热点概念进行的炒作。
天洋国际改名是因为主营业务改变+突出战略重点。从2016年年底—2017年期间,天洋国际拿了大量地准备用来建度假区和主题乐园(包括在苏州梦东方一期及梦东方梦幻嘉善一期,在衡阳的梦东方旅游度假区、梦东方梦幻嘉善二期。同时还收购梦东方未来世界航天主题乐园)那梦东方的主业真的就是做文化娱乐产业嘛?我们从财务数据的角度看看梦东方的主营构成,可以发现从2008-2017年,梦东方的主营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2009年以医疗服务为主,2010-2014做的是护理、护老、金融投资以及公司往来等业务;到了2015-2017,摇身一变以物业发展投资为主营业务了;如果再根据梦东方当下的重点布局,可以预想到接下来其财报上的主营业务又要变成“文娱产业”了。这边游乐园的布局还没有在报表上反映收益,梦东方又放出消息做IP,发展影视运营。
那么梦东方的操盘手又是何方神圣呢?能够带领梦东方在10年间大玩跨界。梦东方的所横跨的行业关联性并不强,这操作难度是不一般的。养老、地产、医疗、文娱产业都是重资产且相对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对团队运营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没有一定水平和强悍的资本,是玩不了这个的。根据公开资料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政先生主要工作经历是在商业开发、商业零售以及金融投资三个方面,文化娱乐产业方面的经验倒没有,看来这次是真“跨界”了。
看到这里,笔者就不禁有点怀疑梦东方是不是迎合市场热点炒作概念了。这个帽子太大,我们不能瞎扣,假设梦东方只是进入了转型期,但是梦东方所涉足的领域,绝对是一个重资产的领域,这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梦东方的财务状况。
警号二,营收和净利波动大,主要依靠炒地皮回血,现金流脆弱
根据从wind里面调出的财务数据,梦东方在2008年—2016年期间,营收在0.38亿人民币-10.77亿人民币附近波动;净利润在0.1亿—12亿人民币之间波动。14年是亏损1.14个亿人民币;15年由于非经常性的收益才突增到5个多亿人民币。而15年度收益的突增又是因为北京方面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一非经常性项目。可以说这样剧烈波动至反常的业绩,是梦东方频繁更改主业带来的结果。这对投资者来说,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相当高的。
wind
我们看近期为何在2017的中报和年报,梦东方的业绩突然反转,营收从1000多万瞬间转变为8个多亿,2017的年报业绩甚至高达10个多亿营收同比增97.9倍,净利同比增154.3%,是什么导致利润的增速也偏离营收的增速如此的远?从上文的主业分析,梦东方所涉足的领域都是重资产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投资周期长,不可能短时间就造这么大一波血。财报中的答案是“物业销售”,2017年,梦东方的物业销售带来的营收高达12.53亿港币,而2016年只有4.68百万港币。同时物业租赁带来的营收也翻了三番,而梦东方对外宣称的主业 - 主题乐园管理带来的营收占比不足1%。
如果我们再细翻翻财报,会发现2017年这笔异常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北京房山项目(卖公寓)带来的,而这个收入是并不可持续的,因为北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梦东方暂缓该项目的的建设和销售,看梦东方的回应目测是要捂盘,但是在现在流动性整体偏紧的状况,梦东方早前是拿了一系列的地 (苏州梦东方一期2.66亿及梦东方梦幻嘉善一期,在衡阳的梦东方旅游度假区、梦东方梦幻嘉善二期,同时还收购梦东方未来世界航天主题乐园)。这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支撑其项目建设,然而,笔者查了下梦东方的现金流,该公司经营现金流在5个亿港元水平,2016年负4个多亿,银行现金14亿港元左右,占其总资产额的比例12.5%左右。这个资金量在该公司庞大规模的各类计划的面前,实在是捉襟见肘的很!
这样缺乏稳定性的业务带来现金流,靠非经常性收益项目来美化财务报表。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有恶意误导投资者的嫌疑了。而梦东方重金投入的旅游地产项目需要强劲的资金作为支撑,梦东方因为频繁更换主业,现金流本身非常脆弱,投资者该注意风险了,资金流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最致命。
警号三,负债占流动资产比例太高,公司是否可持续发展 ?
现在我国的旅游行业需求确实爆发性增长、国家也出具了行业政策扶植,但是多数投资商只看到郊区便宜的土地,却无视旅游地产的开发难度极大,超高的风险。据行业调研,当前国内旅游综合项目开发,打造出高吸引力旅游综合类项目的商业成功率不超过5%。目前市场已经有大量案例证明:纯粹旅游项目开发仅凭门票和相关景区内商业消费收入,极难短期收回投资,甚至要想持续维持当期的收支平衡都是难事。
于是很多投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依附旅游的“房地产”上,毕竟躺着赚钱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但是他们普遍不够重视前提条件:要是想收回5-10亿的前期旅游投资,只能靠获得相应的房产投资利润。假设按照30%的毛利率计算,相应在前期的开发成本也需达到70%。因此,在获得补偿旅游的高额利润之前,前期配套的房地产投资额也将达到10-20亿元。
梦东方近几年来大量发债筹资,并且不断抵押质押公司资产向市场筹资,筹资利息率也是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以至于其每年光财务费用就要花费1.5亿港元左右的支出,利息支出如此庞大,相对其不过区区1.2亿港元(仅17年,16年溢利还不足5千万港元)左右的溢利数字,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以上图片截选自梦东方2017年年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去杠杆,市场上流动性普遍偏紧,大量的P2P平台爆雷,很多上市公司的的债都发不出来,再叠加上市公司高管质押股权和资产的风险,流动性偏紧的企业本身就是提醒投资者的一道红线,像梦东方这样不仅流动性紧而且公司有大量的项目在外烧钱的更应该注意。
警号四:高管频频离职,梦东方前路在何方?
局外人看热闹,局里人看门道。那些身处局中的高管,可能早就发现了梦东方的问题吧。不然为何近期频频爆料出梦东方高管离职的新闻呢?!
比如其首席财务官陈德光就已经在今年5月31号离职!而就在6月13日,其执行董事杨宏光也已经辞职。高管层变动之频繁,可谓惊呆世人眼珠。或许这就叫做不打自招。如果没点问题,怎么连自己高管都留不住呢?世界上有起风的浪吗?有不透风的墙吗?
而且,商业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个例子证明,大部分上市的公司在出问题之前,在上演黑天鹅之前,或者是涉嫌财务欺诈的公司,他们的共性特征往往就是在出事之前,财务换人,高管换人,高层极度不稳!梦东方的频繁更换高管,这怎么肯能会是一个好信号呢?
综合以上种种警示信号,想来投资者不难明白,梦东方及其实际控制人天洋控股目前处于过度扩张状态,只能透过不断质押或者违反收购合约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链方面的问题,投资人需要注意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