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雷曼倒闭十周年,四大风险积聚

2018-07-05 17:53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雷曼倒闭十周年之际,市场担心今年会不会重现08年的“夏日惊雷”。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场危机是完全相同,也没有谁能准确预测危机何时来临。但是了解市场现状,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暴雷,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风控。

过去半个世纪,经济危机几乎十年一轮回,不迷信宿命论,单单从目前市场来看,有四方面确实值得担忧,现在经济状况可能比10年前更糟糕。

首先,正如国际清算银行一再警告的那样,全球债务达到创纪录水平。不仅公共和私人债务的数量令人担忧,而且平均质量也在下降。全球现有63万亿美元主权债务未偿还,债务总额为237万亿美元,比雷曼兄弟前的水平高出7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是负债最高的国家,占全球主权国家债务的31.8%。

全球只有11个主权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德国、卢森堡、列支敦士登、荷兰、挪威、新加坡、瑞典、瑞士)和两家美国公司(强生、微软)获得AAA评级,许多老牌AAA评级公司,比如美孚、通用、IBM等纷纷遭评级机构下调。

从2011年开始,美国的AAA评级公司几乎绝迹。QE实施多年后,全球开始收紧财政政策,债务成本会越堆越高。

从2001年开始,美国预算盈余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当时联邦政府负债仅6.9万亿美元(占GDP54%),现在,债务已经高达20万亿美元(占GDP107%),预计会继续增加。欧元区的情况同样糟糕,西班牙债务水平上升60%,西班牙债务/GDP比已经突破130%。显然,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来拉动经济的空间被压缩的很小很小。

第二,由于QE使得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达到创纪录的15万亿美元,同时,利率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因此如果危机来临,央行可应对的货币政策空间极其有限。雷曼危机之前,欧洲央行和英格兰央行的基准利率分别在4%和5%,随着QE开闸放水,现在G10国家的名义利率基本为负,央行手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利率,基本已经废除。事实上随着QE逐步退出、货币政策正常化开始,货币政策反而可能成为一切不稳定因素的来源,就像美联储在2013年提出tantrum造成市场恐慌一样。

第三,2008年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政治稳定,现在随着极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政局动荡几乎成了新常态,这点在欧洲深有体会,法国和意大利都在经历民粹主义的洗礼。尽管危机过去十年了,但是民众对政府的态度愈加不满,因为实际工资增速并没有提升,反而因为政局动荡经历了更多其他形式的不安。大多数欧洲经济体的政治制度已经支离破碎,议会中的小型政党数量逐步增加,管理统一的大党变的越来越困难。

第四,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特朗普的当选,美国先后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并且在G7和20国集团中使用“空椅”政策,(权力握在不出席会议的人手中,他们选择空椅政策表达自己观点),而这一系列国际组织在解决08年经济危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正在向全球蔓延,香港万得通讯社此前曾报道,被美国点名征税的国家,比如加拿大、欧盟、印度等奋起反击,纷纷开征等额关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今天,没有一个国家的产品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本土生产,世界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全球贸易战不可能是一场零和游戏,所有参与者都会受伤,这对刚准备从上一轮QE中退出的全球央行来说无疑是一场硬仗。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现在的银行比08年更健康,政策制定者有拥有更多的危机管理经验。但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缩小、债台高筑、右翼民粹主义崛起、国际合作破裂等一系列串在一起,让目前的国际经济状况比08年更加脆弱。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