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7-03 15:52
人民币连续贬值,“股汇双杀”到来
近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连连走低,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跌破6.6的关口,尤其是6月14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就处于加速的贬值之中,与A股连连破新低一起形成股汇双杀的局面。
(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数据来源:wind资讯)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加速下行,与之密切相关的航空股近期也呈现整体回调的趋势,以中国国航(00753.HK)为例,截止到6月29日,股价报收7.58元。从6月14日的10元左右开始一路下行,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回调近了30%。
再看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HK),也是从6月14日开始一路单边下行,从12块一路下行至7.6元附近,回调幅度接近40%。作为对人民币汇率最敏感的航空板块,回调幅度之大,人民币汇率近期的下跌贬值程度可见一斑。
美联储加息是关键
人民币加速贬值始于6月14日。而6月14日,是美联储是否进行加息的公布日期。当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决议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提升25个基点至1.75%-2%。当日,美元指数呈现强势上涨。
此次加息,是在3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之后,进行的年内的第二次加息。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形势看好的强烈预期。
从6月的非农数据来看,非农就业好于预期,失业率创新低,薪资增速也强于预期,再加上公布的5月PPI的各项数据,PPI涨幅超过预期,是近6年半以来最大的涨幅。由于经济增长加速,通货膨胀也会相应的随之上升。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产生泡沫,美联储有可能后续还将继续加息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近期人民币加速贬值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美联储的二次加息,美元指数逐渐恢复强劲的趋势所致。
步步紧逼,见招拆招
在过去美联储每次加息之后,央行几乎都会做出快速的反应。一般来说,央行会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七大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干预反应。
在最近的几次变动中, 2016年12月、2017年3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美联储加息之后,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均出现了上调。
其中接招最快的一次在2017年3月美联储加息后仅仅10个小时之内,央行随即宣布加息,上调10个基点利率。加息后,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升至2.45%。而在同年12月14日,央行也是马上上调逆回购利率,与美联储加息时间一致。由此2017年12月人民币汇率也是继续一路走高,处于加速升值的状态。
2018年3月21日晚上,美联储于2018年首次加息,此次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上调至1.5%-1.75%。在3月22日,央行就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100亿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5%,相比于2017年的2.5%,上调了5个基点,真的是步步紧逼,见招拆招啊。
攻其不备,谨慎出击
早在6月14日的前一天,市场上多数人就预期央行将会在美联储加息之后上调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然而在本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并没有上调短期政策利率。在6月25日,却宣布了定向降准。给市场来了一次7000亿大手笔的出其不意,本次宣布降准,是在美国加息10天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央行有意让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的波动贬值的信号,适当的贬值都在合理可控的区间范围之内。毕竟过往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之下时,多以MLF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回应,而降准这个利率政策相应的会使用的较为谨慎。
可以料想,此次央行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民币汇率处于适度弱势的局面下,一方面能在中美贸易冲突中适当缓解一定的出口压力。另一方面,对内目前也是在处于去杠杆化的关键时期。
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也能找到此次贬值的深远意义,日本经济90年代大溃败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单方面过度的升值对经济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不断的调整,适应经济发展状况才是王道。尽管目前汇率在下半年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行空间,再次破7也是有一定的可能,但是这样一直单边无休止的下行是不太可能的,而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运动。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国际收支处于较为稳定的局面之中,人民币也应当不会出现大的趋势性的贬值,后续外汇也会进行一定的价值回归。当然了,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人民币汇率的下行超过了央行预期的合理区间,也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几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干预外汇市场,进行适度的稳定。所以并不要太大担心啦。
本文作者慧悦财经研究部 清歌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