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5-10 15:00
在创办八年后,小米集团于2018年5月3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香港“同股不同权”上市的第一家新经济公司。之前据媒体估计,小米的IPO估值可达1000亿美元。然而,在正式提交IPO申请之后,小米估值却被市场连续下调,表明投资者对于小米估值过高的疑虑逐渐加深。
《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指,小米估值料降至700亿至800亿美元(约5,460亿至6,240亿港元),集资最少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彭博最新消息称,投资者对小米的估值或为600亿至700亿美元,较早前传出的最高1000亿美元估值大幅削减三至四成。
那么投资者认为小米估值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美国《财富》网站对于小米估值为何低于此前预期进行了分析,据称有两个原因:
过度乐观
财富网站指出,小米公司对于自身的1000亿美元估值过度乐观,实际上,小米九成的收入来自于销售硬件产品(手机和电视机)。但小米把自己标榜为一家属于阿里巴巴、腾讯等阵营的互联网公司。
财富网站指出,小米自己的定位和该公司业务的真实状况并不符合,至少是目前。
小米仍然需要说服投资人,该公司能够把手机销量转变为其他服务的巨大利润,即类似苹果的业务模式。
科技股市场状况
财富网站分析称,导致小米缩减估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科技公司股票今年的低迷状况。
美国贝尔斯登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小米新调整的估值目标和“互联网公司估值”更加一致,但是“仍然远远高于硬件公司估值”。
需要指出的是,硬件厂商通过硬件存量用户开拓互联网服务或是媒体内容服务,这种商业模式过去几十年在科技行业内早已经司空见惯。比如亚马逊低价销售Kindle阅读器,而通过后续的数字图书等产品来获取利润。
过去,苹果推出各种软件和服务的唯一目的,就是扩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硬件产品的销量,如今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进入了长期下滑通道,苹果开始将服务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先后推出了苹果音乐、苹果新闻、苹果支付等服务,但是苹果从来并未外标榜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苹果也不是行业公认的全球四大网络巨头之一(FANG)。
华尔街见闻也有文章提到另外两个可能的原因:
手机出货量持续下降
而在小米忙于IPO事宜之际,其在国内的销售市场却不容乐观: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最近几个月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小米70%左右的营收都来自于智能手机的销售,尽管目前小米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还有增长,但很难说其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
根据中国工信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中称,4月,国内市场出货量3425.1万部,同比下降16.7%。前4个月,累计出货量1.22亿部,同比下降23.7%。同时,上市新机型数量明显减少,4月份仅上市55款新机型,同比降幅高达53.8%。前4个月累计上市261款新机型,同比下降24.1%。
香港IPO新股多数破发
与此同时,在全球股市不景气的背景下,小米此番上市的命运如何难以预料。
华尔街见闻在文章中提到,近期新股们的破发和下跌也给小米带来了巨大压力。平安好医生在上市第二天就盘中暴跌10%破发。
而这已经不是个例——过去半年多73只香港IPO的新股已经有52只破发,占比超四分之三。
酷派拟起诉小米侵权
除此之外,酷派前两日发布公告称,对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多项发明专利提起侵权诉讼和行政处理请求,目前已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裁定被告停止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结语
那么倍受投资者瞩目的“独角兽”,资本市场的新入者——小米到底值多少钱?虽然很难给它找到一个标准的参照物,但相信看完上文的投资者们应该对小米是否值千亿有答案了。小编把一句老话送给大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