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塞思卡拉曼如何理解“不要亏钱的巴菲特原则”

2018-03-20 15:00

防止出现亏损

沃伦·巴菲特喜欢说的第一条投资原则是“不要亏钱”,第二条规则就是“永远也不要忘记规则一”。我也认为防止出现亏损应是每个投资者的主要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永远也不要承担任何可能出现损失的风险。实际上“不要亏钱”意味着经过几年之后,投资组合中的本金不应出现明显损失。

尽管没有人希望蒙受损失,但你却无法从多数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行为中证实这一点。存在于我们多数人体内的投机愿望非常强烈,能够获得免费午饭的诱惑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当其他人似乎已经分享到了免费午餐的时候。当其他人正贪婪地追求回报,经纪人正在电话中向你推销近期“炙手可热”的IPO时,你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潜在的损失上。然而,避免损失是确保能获利的最稳妥的方法。

避免损失的策略与近期市场上的传统智慧格格不入。今天许多人相信风险不是来自于拥有股票,而是来自于没有购买股票。这种想法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股票将取得较债券或者现金等价物更高的回报,就像过去一样。指数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多数机构投资者在任何时候一直满仓操作的倾向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这种观点。

这一观点中确实有一项内容是正确的,股票确实能在长期内取得较债券和现金更高的回报。因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地位较低,没有固定的利息支付和到期日,股票天生就较债务型工具具有更高的风险。例如,在企业进行清算的时候,只有在偿付了所有的债务之后,股票持有人才可能获得余下的资产。为了说服投资者冒险投资股票而不是更安全的债务工具,股票必须用更高的回报前景来诱惑投资者。然而,正如在第七章中花很长篇幅讨论过的,无法根据历史数据来决定一项特定投资的真正风险。风险得视支付的价格而定。如果有足够多的投资者相信股票将在长期内提供最高的回报,他们可能会将钱投入股市,并将股价推高至无法提供更高回报的水平。由股票在资本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带来的亏损风险因购买时支付的价格上涨而恶化。

风险规避与投资成功无关吗?

另外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风险规避与投资成功风马牛不相及。这种观点认为,只有承担高风险才能获得高回报,且只有通过获得并承担风险才能取得长期的投资成功,而不是规避风险。我的观点正好相反,为何我认为风险规避是投资中惟一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你有1,000美元,你会愿意在一场公平的掷硬币赌博中用它进行赌博,让它翻番或是变得一无所有吗?也许不会。你会用一生的财富进行这样的赌博吗?当然不会。如果在亏损30%和赢30%的概率均等的情况下,你会承担这种风险吗?许多人不会这么做,因为亏损30%会破坏他们的生活质量,而赢30%却无法让自己的生活标准获得相应的提高。如果你是绝大多数有着风险规避意识的投资者中的一员,那么规避损失必须成为你投资哲学中的基石。

机构投资者应该注意规避风险吗?

贪婪的短线投资者可能忽略了解释为何需要避免损失时的一个重要数学理由:即使回报率一般,但时间一长,复利效应所带来的回报即使不会让人惊呆,也会让人大吃一惊。复利效应会让规模相对较小的投资产生巨大的回报。

坚持获得哪怕是相对一般的回报率是让你的资产实现复合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由复利的重要性可以推断出一个必然的结论,那就是即使只出现过一次巨额亏损,也很难让回报恢复过来,因为这种亏损会让之前几年所取得投资成功毁于一旦。换句话说,与获得波动很大的回报,有时甚至可以获得巨额回报,但却需承担本金出现损失的巨大风险相比,通过在风险有限的情况下持续取得不错的回报更能让投资者取得出色的回报。例如,一名在10年内连续获得10%年回报率的投资者最终的财富,将比一位连续9年获得20%年回报率却在第10年损失15%的投资者的财富多得多,这一结果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说不通,但还是可以理解为何后面一种回报模式更吸引人。第二名投资者将在10年的9年中取得较第一名投资者更好的回报,并从他明显具有优势的表现而获得了相当多的精神收入。如果这两人都是职业资金管理人,第二名经理人可能也会拥有许多更感快乐的客户(他们会在90%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回报),因此他所在的公司将更加成功。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多数机构投资者没有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规避风险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