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3-16 14:00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边界。若你问起,那就意味着你已在圈外。” 有一次,一个朝圣奥马哈的投资者向股神巴菲特提出问题:“一个人怎样计算出自己的能力圈?”,让在场很多投资者都笑了。沃伦·巴菲特当时的回答是:我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圈边界,但对其他人实在没有什么建议,每个人都有必要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
长期不做傻事
作为巴菲特投资事业的“好基友”,查理·芒格提出了能力圈这一概念,他行事低调,在伯克希尔年会上的口头禅就是“我没什么好补充的”。芒格曾经这样解释伯克希尔的投资:“我们把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备选项目内,我们接触过的项目很多,除非我们特别看好,否则就会把它归为‘太难’的选项。”
能力圈概念是典型芒格式思维的体现,就像孔子说的那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投资专业人士说,与其追逐小概率的投资大成功,不如追求大概率的小成功,积少成多,加上复利效应的魔力,假以时日就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以芒格式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了解和拓展能力圈
了解自身能力圈能帮助投资者避免被自己愚弄。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认清自身能力圈绝非易事。投资能力增长过程缓慢,很难通过有限的交易来认识能力圈。更何况,投资业绩呈现的信号本质上也是模糊的。比如牛市时,投资者都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把赚钱归功于自己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和把握。熊市时,大多数投资者也不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差,而是倾向于把亏损归咎于宏观环境、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们。
“成王败寇”,投资界也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事实上,成功的投资由很多因素促成,有些是主导因素,有些是从属因素,有些属能力圈范畴,有些则属偶然范畴。因此,客观分析每次投资的主从等因素,对于厘定自身的能力圈就变得很重要。按照芒格的说法,认识到自身能力圈边界后,投资者还需要将能力圈耐心地在恰当时间和宏观经济、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才能取得成功。
某种意义上,每个人的投资能力圈都是极为有限的。卡尔·波普说:“在对各种事物所知程度的细节上,我们也许有巨大差异,但在无限的无知上,我们都是相同的。”不断学习扩大能力圈是一个办法,无论是巴菲特还是芒格,学习和读书是他们投资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习过程很漫长,现实的做法就是认真做好当下,做自己能力圈内的投资,做自己更有把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