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调整之际再谈价值投资,聊聊价投四大基石

2018-02-28 15:00

价值投资的定义:以显著的安全性标准寻找价格低于价值的机会,买入后长期持有直到投资标的本身发生不利的变化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价值理念很重要,但也很简单,巴菲特说:人们要么会瞬间接受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东西这一理念,要么永远也不会接受这一理念。要么马上理解它,要么一辈子也不会懂。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价值投资源起于证券投资,由《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这两本名著的作者格雷厄姆首创,理解其意,要有整体思维,不要盯着股票,而要盯住股票背后的企业。

股票,具有双重身份,即股市上买卖的筹码,也是企业所有权的证明。把它当作筹码,就会研究股价走势趋势,各种指标,各种波浪,事后一清二楚,事前迷雾重重,容易陷入投机的世界。

把股票看作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拥有股票就等于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所有权,而企业的价值显然不依赖于它的股票价格,所以应该专注于研究企业的价值。

研究价值而非价格,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意义的。既然企业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增加,那么股票的价值也就在相应的增加,而且早晚会反映到股价中去,所以盯住赛场而非记分牌,别本末倒置。

安全边际

所谓安全边际,就是价值显著高于价格的部分,通俗说,就是用七毛,甚至五毛钱去买值一块钱的东西,这个差额就是安全边际。

之所以要留出安全边际,原因至少有三点:

一是是人就可能犯错,本来以为值一块钱,但后来发现实际只值9毛钱,那我们五毛钱买进来还是合算的,如果当时1块钱买入就亏了;二是未来不确定,公司本身或者外部环境都可能发生变化,也许本来值一块钱,但也许变化后就只有8毛钱,所以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应对不确定性;三是为了提高收益,值1块钱的东西,五毛钱买进来,其实就相当于瞬间就实现了100%的收益。

利用市场

市场永远处于波动之中,本身不是风险,那么怎么看待这种价格波动呢?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为了让投资者理解市场,创造了“市场先生”这个非常形象的人物,可以想象市场上有一个热心人,名字叫“市场先生”,他很勤劳,每天准时会给你问好,报给你一个价格,问你是否愿意按这个价格卖出你手中的股票或者再多买进一些,但他非常地情绪化,有时乐观过度,报一个很高的价格,有时又担心过度,报一个很低的价格。

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你会根据市场先生的报价而决定你手中股票的价值,并以此做出买卖决定吗,肯定不会,应该是,当他给你的价格高得离谱时,你才乐意卖给他,当他给你的价格低得离谱时,你才乐意从他手中购买。在其余时间,你应该根据企业整个业务经营和财务报告来思考所持股权的价值。

所以市场的存在是为我们服务的,价格远低于价值时买入,价格远高于价值时卖出,应该利用市场的这种非理性,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市场从来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是多少。

能力圈

能力圈的核心理念同样来自格雷厄姆,但巴菲特通过实战和借鉴对这一点进行了拓展,他从格雷厄姆的以便宜价格分散投资于便宜的普通公司发展到到以合理价格集中投资优秀公司。

所谓能力圈,有两层含义,一是不管投资什么,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在自己能够看得懂的、高出别人能力的领域投资;二是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习、研究、实践,能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能力圈,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既然是能力圈,必定就要有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圈不能称之为能力圈。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观点,你得能够说出它不成立时的条件,这就是边界。正如芒格所说,你不配拥有一个观点,除非你能够比别人更好地反驳它。

投资领域的残酷性就在于,一旦走出自己的能力圈,在圈外采取行动,市场就会马上发现你的弱点,进而对你进行惩罚。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四大基石,如果能够把价值投资的理念贯彻到投资实践,那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