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美联储会议再捅篓子,能否守住31000点成港股走向至关键!

2018-02-23 09:15

各位早晨, ​港股近日走势日高日低, ​星期三才以接近全日高位收市, ​昨日则反过来以全日低位收市。

其实昨日在竞价时段前, 恒指刚好处于31,000点之上的位置 (31,006点), 似乎大户有意在收市后将指数mark 低于31,000点之下水平。

不过跟据早前数个交易日的情况, 港股尾市的表现和翌日开市的表现无甚关连 (现时IG 亦升近百点), 而且收市位30,965点与31,000点的距离亦非常之少, 所以昨日失守31,000点水平的意见不大。

正如早前所言, ​今日到底恒指能否守于31,000点之上水平, ​反而对后市有一定的启示性 ​(最好不要在31,000点的附近收市, ​否则方向性会大减)

由于不少投资者 ​(包括内地) ​都慢慢重投市场, ​昨日成交量回升至1,200亿水平, ​而港股通的总净流入则有54亿, ​相信成交量会在逐步放大至约1500亿水平。

港股本身走不出”有波幅无升幅”的格局 (唯一较好的是低位逐步上升), 所以可以分享的观点亦非常有限。

不过昨日有网友问到美国债息上升, 个人对本地楼市及股市的看法. 那就不妨说一下 (但讲明我不是楼市专家)。

楼市与股市不同的地方, ​是除了投资之外, ​楼市本身有自用性的需要. 作为用家, ​利率上升会加大供楼的压力. 而作为投资者, ​假设其他条件 ​(如租金收入) ​不变的情况下, ​租金收益的吸引力亦会相对地下降。

所以, 从最简单的情况看, 息率上升对于楼市是存在负面的影响. 但问题是, 现时楼价高企的主因, 似乎不能单靠基本因素去分析。

如果只是看租金收入, 供楼负担对比家庭收入等数据, 其实本地楼市在多年前都已经应该出现下调的情况。

因此, 除非美国真的以一年四次的加息速度持续进行, 否则单靠息率上升未必能够令到楼市出现大幅回调的情况。

当然, 我仍然觉得本地楼市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否则我早已去买大单位了), 不过应该不是由息率上升而引致。

至于股市, ​情况就会更为复杂. 美国有条件加息, ​正是由于其经济增长复甦. 加息的压力越大, ​某程度上亦由于其经济情况比预期更理想。

过去都提过, ​联储局一开始行量化宽松 ​(QE), ​就是为了用超低息的水平令资产价格上升, ​确保市场的信心后再慢慢修复经济, ​但当时基本经济情况 ​(如企业盈利, ​派息等) ​则未能够支持资产价格。

在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后, 资产 (即股票) 的基本因素亦慢慢拉上,同时间联储局就採取收水/加息等行动令资产价格慢慢回落, 期望最终两者达至平衡 (即股票是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反映其基本因素)。

现时股市就正处于此情况, ​到底股市最后会怎样走, ​其实很视乎那个方向走得比较快, ​相信连联储局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实的答案。

而且的确, ​债息上升, ​令到美国债市爆破甚至牵连股票投资市场, ​此乃个人其中一个担忧 ​(早前甚至估计可能2018年第三季玩完)。

不过从现时的情况看, 联储局自身亦不想资产价格那条线大幅向下, 如果债息继续向上的话, 联储局亦有可能从某些行动中调整加息的策略。

在未出现失控的情况下, ​如果现时单以美债上升而认为股市即将game over, ​那其实和数年前认为本港楼市将暴跌的看法没太差异 ​(结局可能会出现, ​但发生前已经错失了大量机会, ​或者是沽空输死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