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2-23 09:15
各位早晨, 港股近日走势日高日低, 星期三才以接近全日高位收市, 昨日则反过来以全日低位收市。
其实昨日在竞价时段前, 恒指刚好处于31,000点之上的位置 (31,006点), 似乎大户有意在收市后将指数mark 低于31,000点之下水平。
不过跟据早前数个交易日的情况, 港股尾市的表现和翌日开市的表现无甚关连 (现时IG 亦升近百点), 而且收市位30,965点与31,000点的距离亦非常之少, 所以昨日失守31,000点水平的意见不大。
正如早前所言, 今日到底恒指能否守于31,000点之上水平, 反而对后市有一定的启示性 (最好不要在31,000点的附近收市, 否则方向性会大减)
由于不少投资者 (包括内地) 都慢慢重投市场, 昨日成交量回升至1,200亿水平, 而港股通的总净流入则有54亿, 相信成交量会在逐步放大至约1500亿水平。
港股本身走不出”有波幅无升幅”的格局 (唯一较好的是低位逐步上升), 所以可以分享的观点亦非常有限。
不过昨日有网友问到美国债息上升, 个人对本地楼市及股市的看法. 那就不妨说一下 (但讲明我不是楼市专家)。
楼市与股市不同的地方, 是除了投资之外, 楼市本身有自用性的需要. 作为用家, 利率上升会加大供楼的压力. 而作为投资者, 假设其他条件 (如租金收入) 不变的情况下, 租金收益的吸引力亦会相对地下降。
所以, 从最简单的情况看, 息率上升对于楼市是存在负面的影响. 但问题是, 现时楼价高企的主因, 似乎不能单靠基本因素去分析。
如果只是看租金收入, 供楼负担对比家庭收入等数据, 其实本地楼市在多年前都已经应该出现下调的情况。
因此, 除非美国真的以一年四次的加息速度持续进行, 否则单靠息率上升未必能够令到楼市出现大幅回调的情况。
当然, 我仍然觉得本地楼市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否则我早已去买大单位了), 不过应该不是由息率上升而引致。
至于股市, 情况就会更为复杂. 美国有条件加息, 正是由于其经济增长复甦. 加息的压力越大, 某程度上亦由于其经济情况比预期更理想。
过去都提过, 联储局一开始行量化宽松 (QE), 就是为了用超低息的水平令资产价格上升, 确保市场的信心后再慢慢修复经济, 但当时基本经济情况 (如企业盈利, 派息等) 则未能够支持资产价格。
在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后, 资产 (即股票) 的基本因素亦慢慢拉上,同时间联储局就採取收水/加息等行动令资产价格慢慢回落, 期望最终两者达至平衡 (即股票是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反映其基本因素)。
现时股市就正处于此情况, 到底股市最后会怎样走, 其实很视乎那个方向走得比较快, 相信连联储局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实的答案。
而且的确, 债息上升, 令到美国债市爆破甚至牵连股票投资市场, 此乃个人其中一个担忧 (早前甚至估计可能2018年第三季玩完)。
不过从现时的情况看, 联储局自身亦不想资产价格那条线大幅向下, 如果债息继续向上的话, 联储局亦有可能从某些行动中调整加息的策略。
在未出现失控的情况下, 如果现时单以美债上升而认为股市即将game over, 那其实和数年前认为本港楼市将暴跌的看法没太差异 (结局可能会出现, 但发生前已经错失了大量机会, 或者是沽空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