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2-07 14:00
巴菲特一生遇到过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S&P500指数跌幅过半。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
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
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
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从容容出手,大胆买入。
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等就是5年。
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手的时机。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结果巴菲特只能遗憾没有时间“让子弹飞”。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1989年,两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在暴跌之后,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
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从2002年底的90亿猛增到160亿。
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因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并不代表你想买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最重要就是保持理性,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