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8-01-08 16:30
新闻资讯
半导体巨头英特尔由于CPU存在严重安全漏洞,陷入“芯片门”风波,而且这次影响范围波及面之大,从酷睿一代到八代都没逃过。而且有消息爆料,公司在酷睿八代发布前已经知晓该漏洞,但却试图在事情败露之前私下解决漏洞,最后失败。
此举引发消费者情绪高涨,认为英特尔延迟披露CPU底层漏洞,导致消费者长时间受到安全威胁,而且公司修复漏洞还要以电脑性能下降作为“代价”,这令他们难以接受。对于性能下降问题,普遍观点是漏洞修复后,计算机性能会下降5%到30%,但英特尔表示其解决方案并不会影响到普通用户的使用。
更麻烦的是,有报道声称,英特尔在去年6月就已被告知芯片存在漏洞,而公司CEO克尔扎尼奇则在去年11月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净赚2500万美元。其巨额套现让外界怀疑公司高管减持的目的,甚至有舆论怀疑克尔扎尼奇早就知道漏洞的事情。
虽然公司CEO克尔扎尼奇否认此事与芯片漏洞有关,但阴谋论经媒体渲染已经层出不穷,更有人怀疑公司学习苹果“电池门”,利用漏洞修复降低性能,促使用户购买新机。
公司“芯片门”风波,让英特尔股价备受牵连,公司股价在1月3日直接低开接近4%,一度跌幅约至7%,其后1月4日股价连续低开。
投资逻辑
公司已经发表声明,承认两组安全漏洞,同时表示正在提供解决方法应对。虽然风波未平,但是芯片行业由于其高门槛,产品不可能像其他行业能够轻易山寨。因此,凭借英特尔完备的技术沉淀和研发实力,以及市场拓展、品牌宣传能力,公司成熟的运转体系不会轻易能被取代。
而且,由于英特尔多年的行业老大位置,一定会引发同业竞争者对公司漏洞的夸大。同时各行业竞争者侧重点并不相同,公司侧重PC行业,三星存储、显示器实力均不俗,而高通则侧重手机芯片,就目前来看,“芯片门”对市场份额的影响着实有限。
英特尔
全球最大的处理器和个人电脑零件生产商,全球为数不多的IDM厂商,拥有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垂直纵深的产业链覆盖,引领全球芯片制程技术。
公司业务
公司通过OEM、ODM、云平台等方式提供服务,产品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内存等。
业务架构分为计算机部CCG,主要负责个人PC、笔记本等业务;数据中心DCG主要负责企业云服务等业务;物联网部IOTG针对零售、交运、工业等行业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存储业务NSG主要包括NAND等存储业务;安全部门主要负责计算机、移动端等信息安全;可编程解决方案则负责可编程半导体如FPGA等业务。
发展历程
公司197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带来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整个世界。
公司为摩尔定律提出者,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钟摆理论提出者,即在奇数年,公司将会推出新的制造工艺,而在偶数年,则会推出新的架构,著名的“Tick-Tock”理论在过去几十年带领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变更。
热股视点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风云变幻,巨头们的重组收购大事不断,英特尔虽然常年把持行业老大的位置,但是今年韩国三星已经超过它,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这是自1992年以来,英特尔首次被拉下第一名宝座。
有机构统计,由于智能手机等其他联网设备的增长以及存储芯片的旺盛需求,全球半导体市场2017年增长22%,达到4197亿美元。其中,三星销售额增长52.6%,达到612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4.6%;与此同时,英特尔销售额只增长6.7%,达到577亿美元,市场份额已为13.8%。
可以发现,三星和海力士实行韩国多年来的产业政策,两家企业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因此,英特尔不能固步自封,在不断突破自己在PC行业的同时,大胆进入新兴的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开拓市场规模,奠定行业技术标准。
虽然有“大而不倒”的说法,但是,随着近年半导体行业进入后摩尔时期,英特尔需要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巩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