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永远津津乐道,京东和阿里

2017-12-19 16:30

业务状况

众所周知,阿里旗下的淘宝主要负责C2C业务,而天猫则承担B2C业务,此外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云服务、移动支付等领域;京东则更专注于B2C业务,如果和美国公司相类比,那就是天猫和京东就如同亚马逊,而淘宝更像是eBay。

尽管两家公司的背景和策略不同,但是凭借庞大的用户数据,二者都开始对中国的物流产业开始进行整改,并且对数百万家便利店进行现代化改造。两家公司在过去三年期间,收入增长表现良好,其中,京东达到162.6%,阿里则为151.6%。

合作伙伴差异

阿里偏向和行业领导者合作,利用其数据分析和支付能力来改变传统线下服务,例如向星巴克提供增强现实服务。

而京东则偏向通过股权等方式构建合作伙伴,例如,由于腾讯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因此,京东一直利用腾讯的微信等产品平台吸引客户;而且今年10月,两家公司深化合作,旨在将腾讯社交平台数据和京东购物数据结合,从而进行更加针对性促销等活动,推动京东销售收入。

而且,随着腾讯入主京东持有10%股权的永辉超市,二者在多项投资的共生关系更加密切。

物流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与刚刚宣布建立全球物流网络的阿里相比,京东早已将自营物流玩转的飞起,而且公司已经开始向日本、东南亚出货并且计划明年扩大到欧洲和美国市场,可以说,正是京东早年专注于自营物流体系的搭建,造就了现在与阿里的差异。

运营指标

在TTM的基础上,阿里的运营现金流较2015年增长了3倍;而京东则表现更好,增长接近了10倍,并且大部分增长是在2016年中期开始,虽然前期表现不佳,有所回落,但最终公司实现现金流和股价的反弹。

在资本回报率ROCE方面,京东则表现不佳,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公司主要将其投入到自营物流体系的建设,虽然为负,但是自2015年以来已经开始持续改善。

关于京东是否会被更大的阿里压制,一直都在争论,但是两家公司的业务并不是完全重叠,而且从消费者方面,二者也都没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有害消费者的行为。从销售和营销费用方面,两家公司都是稳步上升,并且从该费用在季度收入中的占比可以看出,两家公司都没有进行激烈的竞争。

估值空间

目前两家公司的价格都比较靠近分析师预期价格下沿,这种情况在历史股价中并不常见,由于之前分析师调高了二者的预期价格目标,因此,投资者可以期待未来公司的表现。

结论

文章大概讲述了京东和阿里在业务及运营指标和估值方面的情况,通过类比京东近年的发展趋势,这个曾经一直被认为业界老二的公司,通过战略性地建设自营物流体系,打出了与阿里具有明显差异化的业务发展模式;而且,两家公司目前估值靠近分析师预计的下沿,因此,期待两家公司在未来的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