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香港衍生品市场为什么如此火爆?

2017-12-08 15:00

香港衍生产品市场十分成熟和方便,根据2016年市场统计数据,香港交易所证券化产品中的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成交额高达4.1万亿港元,高居全球榜首。并且,这两个产品的成交额已经是连续10年为全球之冠。

为何近年香港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如此迅速?

一是2014至2016年间,A股和港股都经历了一波大起大落的“过山车”波动。波动的香港市场迫使大量机构投资者,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产生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的需求。与此同时,稳定性较高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因而设计基金产品时,利用结构性产品作为对冲工具促进相关衍生产品成交量增加。

另一方面,美国缩表和加息步伐缓慢,环球市场部分热钱流进新兴市场。在内地期权和期货限制较大的背景下,针对中国A股或H股的头寸,基金公司大多利用香港或新加坡的期货或期权产品进行对冲。相比新加坡,从产品丰富程度以及成交活跃程度来看,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个股的结构性产品方面,香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涡轮和牛熊证市场,为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使其抗风险能力得以加强。

人民币双向波动也为港交所创造了一个爆款产品。自人民币单边上涨趋势终结后,市场对于人民币对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交易所顺势推出的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和期权产品满足了贸易商和投资者的需求。不仅为数众多的在港上市内地企业可以利用人民币期货产品对冲汇率风险,香港大部分基金主要以美元计价,在投资中国企业时配置适当的汇率产品仓位也能够有效抵御人民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不是高风险高回报么?为何反而是抵御风险?

事实上恒生指数期货设计的初衷,是因为1985年股灾后香港期货交易所为了投资者能有多一种套利模式对冲市场波动风险而设计的工具。当然,由于衍生产品具备杠杆的属性,因此如果投资者用来做单边策略,确实会出现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