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港股盘前 | 南下资金助力牛市,港交所创新高后市怎么看?

2017-11-22 09:16

为了答谢读者们的长期支持, 现时写市前交流都差不多成为一个习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珍惜我这番心意啦。
 
回到正题, 昨日上午成交量高达800亿之上, 其实已经预视到昨午成交将会非常大 (最后超过1,500亿)。

而随著市况转旺, 指数急升过后, 似乎市场亦越来越多人谈论股市。就连公司其中一位董事亦问我港交所会否再升 (对上一次问我, 是2015年大时代), 可见市场气氛逐渐蔓延。

其实港交所会升, 只不过是一个预期的事情。首先是指数向上破顶, 其后是市场关注度提高令大市成交量向上, 再来就是市场憧景港交所因成交量上升而盈利向上, 最后就是股价急升。

如果现时大家问我应该入港交所, 我只能说大家按自己可承受的风险决定吧。早前一直强烈建议大家于$214 之下入港交所 (我连细仔都赶及了在除息前以$212.2 买入), 现在就正好是等待回报的时机。

原先早前的目标是约在$250 的位置, 那是假设大市的成交量能够保持于千亿水平左右。一旦港股的成交量出现突破, 目标价亦应该相对向上调整, 不过还是等待突破$250 过后, 再按当时的表现和大家分享吧。
 
至于另一个急升的内险板块, 大家可能会惊讶于平保等急升的表现, 但在个人而言又并不是太大的意外。

大家还记得上星期我告诉大家, 内险的升势就有如早前内房的翻版吗?? 股价越高, 升幅就越急。平保即使面对高额的沽空 (昨日沽空高达20亿, 佔全日成交的21%) 仍然不断挟淡向上。

那和当时的恒大(3333) 又有何分别? 若果要在股市生存, 即使认为不合理, 大家还是要接受市场的模式去操作, 逆市而行只会死路一条。
 
剩下的腾讯 (0700), 还是不太懂得给予意见. 觉得前景好的, 无论甚麽位都是买入的时机. 而觉得贵的, 也可能会像我的心态一样, 卖了又未必可以买回, 既然低位坐了倒不如看看他的极限在那里。

香港的楼市, 自2004 年沙士一役后便节节上升, 中间未曾有一个明显的调整. 而腾讯亦是2004年上市过后, 便未曾出现过一次大跌。

楼市和腾讯, 到底会是谁先转向?? 相信也没有一位投资者能给予一个确实的答案吧。那倒不如继续顺势而行好了。
 
在大市未正式突破30,000点之前 (虽然都很大机会发生了), 暂时未打算为早前的波幅区域作出调整。

不过想藉此机会, 分享一下投资的心态。
 
1)大家如果有印象,应该知道我在$7x 水平提到已经沽出部份平保(2318) 取回成本, 转而将资金买进中国人寿 (2628). 从股价走势看来,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不智的行为 (平保升幅远大于人寿). 但大家要明白, 股市是很赚尽最后的一分一亳。

我从平保获取超过100% 的利润, 其实已经非常满足. 转到中人寿只不过是平衡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 再者我仍持有平保的股份 (我只不过沽出成本部份), 所以我同样受惠于平保的升势。

在升市的途中, 大家可能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那隻赚得最多, 但不要忘记股价永远有升有跌, 风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早前建议大家买入中信証劵 (6030), 无奈因为意外的消息而需要止蚀. 可惜只不过稍为跌穿止蚀位置便急速反弹. 有人问我会否因而后悔止蚀的决定.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 --- 没有。

不如拿另一隻股份易鑫看看, 如果我当日不是在$7.7 止蚀, 现在的损失幅度必定会更大。止蚀出现问题, 有可能是因为放的止蚀位并不好, 亦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因素所影响,但如果一早订好了止蚀的计划, 便不应随意作出修正, 否则便会失去了控制风险的意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