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7-10-18 15:00
文:啊咪老师
后来一直都惦记着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典型的spinoff,而且还在美股,母公司搜狐(SOHU.O)有各种工具任你玩,前些天某朋友聊起搜狗这事,说起掐指一算,应该时间也差不多了,搜狐市值22亿,12亿净现金,还有个现金奶牛畅游,搜狗定价大概在60亿美金的水平,搜狐按持股比例折算回来价值近20亿,有资产有催化剂,撸点期权随便玩...
第二天,想起这事我就找搜狗的小姐姐八卦这事的进度,结果她给我来了一发: 不予置评,哈哈~搜狗的信批合规还是可以的嘛...
结果晚上就出了搜狗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新闻,计划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募集最高6亿美元资金,招股说明书中暂未透露首次公开招股的发行价格区间及股票发行数量。搜狗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SOGO”,主承销商为摩根大通、瑞信、高盛和中金等。受消息刺激,搜狐开盘高开高走当天撸了13.06%...
求当时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不过分拆的事情推进到这个阶段,后续的应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在王小川的各种传说之外,关注的焦点需要更多的回到上市公司上。
一、完美的时机
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当然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个人的发展路径如是,个股的IPO亦如是,搜狗作为非典型创业公司及非典型IPO,其路径确实是需要结合一些历史进程。
1、天时
今年以来,港股强到没有朋友,中概股同样的也强到没有朋友,一扫2015年大牛市,中概私有化浪潮后带来的板块萎靡,微博、陌陌、百济这些中小票撸得飞起,争议之王的阿里巴巴凭借着强劲的增长,硬是把华尔街给征服了,带头大哥给力,小弟跟上,整个板块有行情,这个时候才发IPO才有可能发出好价格,你说我们IPO,除了上岸赢取白富美,不也就为了搞点钱发展发展业务么。
只有在一个热的二级市场,IPO才有可能发的漂亮。
2、地利
很多时候,个股行情走不远,只有板块有行情,才有可能持久,自从Google的AlphaGo把李世乭赢了之后,对于AI的关注终于走到了群众中去,仿佛只有AI才能拯救地球了,但事实上,也确实只有AI能拯救地球,搜索天然的就是AI的应用场景,因为搜索都是在理解你需要什么,然后我给你展现什么,带头大哥Google起了个好头,往大了说旗下的TensorFlow也压着学院派的Theano,往小了说AlphaGo也很争气,搜索讲AI的故事很科学。
视角切回国内,原来的BAT三座大山看似很雄伟,但是B不争气,硬生生地看着AT越走越远,更可怕的是后面的J分分钟市值就追上了,作为一个曾经的天龙人,度娘怎么能忍,挥刀自宫,砍事业部,剥非核心业务,请大神陆奇,大讲AI的故事,扔出All in AI的战略,虽然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但是回到AI这个主赛道上,搜索的家底价值会重现,跟着老大哥谷歌的节奏总没错,百度的股价也时隔多年新高了。
从搜索到AI,这样的路径已经被中外两个大哥证明了,接下来只要跟进大哥的节奏,刷出更高的增速,故事与逻辑就完美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搜狗招股书中,总计提到 90 次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概念被搜狗放在最重要位置提及。
3、人和
有天时、地利已经很爽了,关键是,还有人和...
一个是之前在百度之下,说起中国的搜索,大家想起的有两位选手:360、搜狗,当年360在美股时一度也是搜索带动了估值的提升,但是在2015年A股超级大牛市的时候,360私有化了...而且私有化之后适逢大牛市破灭,整个再上市的进度必然拖延,非上市公司自然化体性就少了很多,特别是不在移动互联网这个主线话题之内,所以导致了,一度有群众发出《人民想念周鸿祎》,已经后来周鸿祎的《致想念我的人民》,从中可以看出,目前 360的核心战略是聚焦安全,这种生意不需要高调,自然也就不用出来打嘴炮了,但是这样一来,核心业务打非核心业务,结局就很明显了,搜索市场自然就让给了搜狗,搜狗现在就可以说自己是国内第二大的搜索引擎了,周老师果然是神队友。
当下搜狗和360这个局面,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当年搜狗没接受360的投资是对的,如果当年并进去了,一来战略方向不一定控制得了,二来腾讯系的流量也必然是不会导给360,也就不会有现在这种局面了。
人和的另一方面就是,两个大股东的默契,目前,搜狗主要股东为腾讯、搜狐、搜狗高管和董事合,其中腾讯为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43.7%,搜狐、搜狗高管和董事合分别占总股本的37.8%、16.5%,其中,张朝阳、王小川分别持有9.2%、5.5%的股权。根据协议,搜狗上市三年内,董事会的 7 个席位中有 4 席由搜狐任命,2席由腾讯任命,还有一个属于搜狗 CEO,这个职位截至目前还一直是王小川。三年后,搜狐有权更改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将能够任命大部分董事,只需给腾讯留至少一个席位。
2013年,腾讯4.48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开启了腾讯对外战略投资不控股的“搜狗模式”,将旗下的腾讯搜搜业务和其他相关资产并入搜狗,通过AB股设计,搜狐依然是搜狗的绝对控制者,王小川则继续管理和掌控着搜狗的具体业务。股份比例也似乎经过精心设计,腾讯和搜狐在对搜狗的持股比例上相差不大,高管团队的股份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从而可以影响搜狗的命运。
搜狗之于搜狐的利润驱动,之于腾讯的战略布局目前还没有变化,那这种平衡的局面还可以维持,在三方利益一致的背景下,搜狗对于两大股东资源的协同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此,在发IPO的时间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的节奏都把握的比较好,剩下的就看身体素质了。
二、基本面情况
撸了这么多上市时机timing的选择,接下来还是要回到公司基本面上来。
1、核心产品
搜狗目前旗下核心的产品有两款: 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当年在PC时代,就是通过传说中的套流量绕地球一圈的策略:「三级火箭」模式——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把两者串联起来,在PC往移动互联网切换的时候,搜狗依然保持住了在行业里的地位:
搜狗输入法,以移动和PC端月活跃用户量(MAU)计算,是中国最大的中文输入软件;以日活跃用户量(DAU)计算,是中国第二大PC软件和第三大移动应用。
搜狗搜索,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来看,在中国都排在第二名,在最近三年,整体的流量增长达到了120%,而无线端的流量增长更是高达470%。
两者的在PC转移动的节奏上基本都跟上了行业的节奏,虽然输入法在产品属性上工具性比较强,但装机量的优势加上语言处理产品的特点,都比较容易讲故事,之前的互联网投资逻辑里,工具型产品不受待见,变现模式不清晰,但是去年美图(1357.HK)上了之后,讲起人脸识别的故事也是一套一套的,所以在AI时代,工具类的故事也是讲得飞起。
而搜狗两款产品本质上都是在做语言处理:
输入法是本质上猜你想表达什么;搜索本质上是猜你想获取是什么;
两者都是在尽量地理解人的意图,一个好的AI是动态发展的,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数据来调教和锻炼的,在双向调教的情况下,逻辑上搜狗在语意理解的AI上天然的就有产品属性的优势,这也就是搜狗讲AI故事的底层逻辑。
检验一个AI的金标准是:数据---算法---场景,这三者都要具备才是一个合格的AI好剧本,逻辑上搜狗的数据、算法都有了,剩下的场景靠不靠谱就有待验证了。
截至2017年6月,搜狗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83亿,搜狗输入法移动日活跃用户数达到2.83亿,搜狗输入法PC日活跃用户数达到8800万。按艾瑞咨询的口径:搜狗按MAU(月活跃用户)计已经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这种数据嘛,都是那个有利用哪个,但基本能反映一个趋势,在产品和流量上,搜狗也算得上是第二梯队的头部玩家。
2、财务情况
目前,搜狗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在线广告服务,体现的是存量业务的发展情况,并未体现新的AI故事的情况。
2014年,搜狗公司整体收入是3.86亿美金,到了2016年,就达到了6.6亿美金,年复合增长31%。
2014年,搜狗搜索的广告收入是2.87亿美金,而到了2016年,就达到了4.91亿美金,年复合增长是29%,从财务上看,核心的收入利润来自于搜索板块,也确认了输入法只是导流的入口,在利润贡献上不显著。
目前,已经连续保持了14个季度的盈利,2016年搜狗的利润是9700万美金。
站在冲IPO这个时点,公司确实有冲一波利润的动力,也冲出了搜索业务的增速高于同期的百度(年增长率是13%),和Google(年增长率是15%)的节奏,但是作为行业的追赶者,体量还远比不上大哥的背景下,还有在腾讯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增速只能说是能交差。
这个不太惊艳的数据背后是公司在财务上已经打平,已经过了互联网公司最为凶险的亏损阶段,才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讲AI的故事,搜索这块业务盘子也就这么大了,而且也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搜索的核心流量分发地位已经内化到各个超级APP里面去了,搜索这块业务只是能支持稳健发展的基础,不是面向未来的星辰大海的业务。客观的讲,就这块业务其实不需要上市...财务上已经平了,搜狗的股权结构又那么特殊,纯这块业务没有上的动力...
在增量业务AI故事,最关键的研发上,截至2017年6月30日,搜狗有1554名研发专业人员,占了总员工数量的70%,其中43%的员工拥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2017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为7125.7万美元。截至2017年7月31日,搜狗已经在中国获得658项专利,涵盖输入法、搜索及其它领域。业务逻辑前文已经提及,目前这个投入只能说是低配版的AI研发了,看看别人马爸爸,前些天搞个达摩院上来就千亿投资的气势...这个赛道越来越不是人玩的了...
AI这个堆钱、堆人的赛道,投入越少就越追不上,这也就是搜狗IPO融资的核心原因。
3、未来方向
AI的剧本已经讲了很多了就不复述,除了AI剧本之外,市场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腾讯的资源了,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6月,搜狗大约38.2%的搜索流量都是腾讯带来的。这种资源倾斜,有人会理解成关联交易,也有人会理解成股东资源,结合一些故事背景,这是完全可持续的:
目前,搜狗搜索是腾讯旗下产品默认的搜索引擎,例如移动QQ浏览器、qq.com等,合作期至2023年。2014年,腾讯微信官方账号接入了搜狗的搜索服务,搜狗能够独家检索微信公众号产生的内容,这成为搜狗区别于百度、360等竞争对手的最大法宝。依托着腾讯的资源,搜狗也投了知乎,即做为底层的搜索技术支持,也广泛集成了知乎的内容。
依托着腾讯的资源,搜狗反而是把当年百度想做而没做成的“中间页”战略给一步步的实现了。
从逻辑上讲,腾讯自家的产品永远是需要这些搜索模块的功能,而且在战略上也需要一个布局来制衡百度,因此,与其把这些流量资源直接卖到市场上,还不如整合到搜狗,在通过二级市场(43.7%持股)来放大收益来得更有效,毕竟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腾讯和搜狗的合作会长期的维持下去。这点可以去看看腾讯和京东在微信购物入口上的合作,到现在了也还是很稳定...毕竟真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掐指一算,腾讯系今年的IPO也不少,参股的众安在线已经上了,控股的搜狗和阅文也前后脚上了,阅文目前市场的反馈是相当的猛...从今年全球TMT股票的发行结果来看,投资人还是愿意为好故事买单的,反正我已经被众安在线(6060.HK)打脸给打服了...这货绝对是今年发得最成功的IPO...
有谷歌和百度两位大哥在前面打头阵讲大故事,还有腾讯buff的加持,后面就看王老板的实力了。
结语:
2004年,那是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中国互联网还没有BAT这样的巨头,大家草莽英雄,不问出身,不用站队,也互不服气,学霸王小川背着“灭掉百度”的使命,在彼时门户大佬张朝阳的授意下创建了搜狗。
经过13年的博弈,大股东是腾讯,控制权是搜狐,管理权是王小川,这样极其罕见的一个奇葩公司治理架构搜狗终于顽强地结束反围剿,即将IPO。
IPO是关键的节点,对于某些人、某些公司来讲,是终点;对于某些人、某些公司来讲,却是起点。
那这次IPO,对于搜狗呢?对于王小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