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7-10-17 09:25
文:Ksir
终于昨日在裂口高开的情况下, 正式突破并企稳于28600年点水平了 (早前只是突破便急回, 并非稳守)。
昨日大市在裂口高开后, 最低只是轻微回落至上一个高位附近水平 (28620年) 便拒绝再回调。
而大部份时间则处于此位置之上,相信在累积一定动力过后,后市有望进一步向好。唯一较不确认的因素,是突破的时间与中共十九大会议开幕的时间太过接近,难以预测内地会否有任何消息影响大市的走势。
不过突然了高位阻力也是一个事实, 如果大家早前已经买入搏中了这一关, 看不到现由在现时才选择获利离场。
倒不如继续採用慢慢推上止赚位的方式, 配合这一浪慢牛的升势. 突破了28600年 后短期应该没有明显的阻力, 波幅区间亦将会上调至 27800 - 30000 水平。
在股市不断上升的同时, 坊间亦有部份朋友不断以过往出现的股灾为借镜, 认为今次的急升只为下一个大跌浪而铺路。
例如今个星期四, 就正是八七年股灾的三十週年日子, 当时道指急泻22.61%, 香港股市停市四日, 单看数字已经可以想像当时的跌幅有多惊人。
而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前, 国际股市同样亦出现非常亢奋的现象。
在个人而言, 股市总会有起有落, 当出现极度亢奋而急升, 出现极度恐慌而回落亦非常合理。
不过问题在于, “亢奋”乃一种人为心理因素, 世上没有一把尺可以量度亢奋的尽头在那. 如果太早选择离场的话, 随时会错失往后一个更大的升浪。
正如美股在18000年点时, 已经相比金融海啸高位升了4000年点, 当时部份投资者也认为市场已极度亢奋,但现时回看道指已升至接近23000年点,18000年点也不算是一回事。
香港楼市, 自沙士过后便不断回升, 现时已经有十三年了, 如果太过理性的话, 相信也没有可能享受这一次升浪。
因此, 我觉得在大市突破高位的时候,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赚尽今次的升浪, 等待市场真正出现明显的回调时, 才按计划止赚离场。
但有一点非常重要, 假如大趋势真的出现逆转, 不要因为回落几个 (甚至10%) 便急于追回, 因为股灾真的出现的话, 很多时股价会便宜到你不敢想像的水平。
希望到时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昨日发了一篇别人对于港交所(0388年) 走势的分享, 其实我在初进股场时, 自己对于投资/分析的了解亦有限, 所以也会经常看看别人分析入市的技巧。
我会理解一下对方分析的分法, 再和自己心裡的计划作一下对比, 当然那一个方法比较优胜, 就留待股价的走势提供答案。
在不断的对比, 实践和检讨后, 自己的分析便会慢慢有进步。所以, 昨日亦想大家一起看看该分析然后给予一点意见, 我再作出补充, 可惜大家似乎兴趣不大。
该投资建议的原文如下:
上周五夜期明显抽升,市传港交所(00388年)申请减免交易印花税,带动港交所美国存托凭证大升,预示今天港交所会大幅高开。股价在10月6日发出买入讯号,如今天高开,不用心急高追,大幅高开会出现短期超买,如回至220年元水平可小注买入衍生工具。
若一旦高开高走,就预示未来尚有一波急升,届时就要限注高追,且放止蚀位于210年元,或以210年元收回的衍生工具捕捉,以“输晒算数,大升有赚”的心态操作。短线可先放目标价在250年元水平,如用衍生工具操作,不妨在升穿230年元时先平一半,留一半博后市有更大升幅。
我认为内容有一定的问题:
1) 那市场传闻带动港股美国存托凭证大升, 预示港股会高开是合理。不过港交所上星期五收报219.6美元, 如果股价真的回到220美元 水平, 那等同于市场完全不认同消息的利好. 加上预期大幅高开后回落, 岂不是等同于出现一支大阴镯? 反问一句, 到了220美元 走势已经逆转, 你还会买吗? (更甚是建议用衍生工具) 止蚀位置放在210美元,没有问题
2) 其另一建议, 如果大幅高开, 可以「输晒算数,大升有赚」买入210美元点收的衍生工具。就以昨日开市位225美元为例,210美元回收的衍生工具, 其实算是颇为价内, 槓杆及爆炸性非常有限. 加上向上目标为250美元, 下行为210美元。 潜在升幅有25美元 但下行风险亦有15美元,那值搏空间并不算高。
3) 最后建议230美元先平一半。230美元 其实不过是一个心理关口,52岁週高位$ 230.65(除息后) 与230美元 非常接近, 应该用52 週高位作参考点, 价值远高于230美元 的心理关口. 而本身以输晒算数为心态, 既然可以突破阻力 (我指的是230.65美元), 应该是以赚到尽为目标, 怎可能在突破阻力后反而先沽出一半. 那又与原先策略有所违背。
其实我无意针对那位分析员的建议 (我也不知是谁), 不过我认为看别人分析时, 也可以自己想一想, 那也是进步的其中一个方式。
如果大家不认同我的看法,也不妨提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