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彼得林奇:赚大钱要在严重低估的股票上重仓下注

2017-10-13 15:00

林奇自1986年起连续7年推荐房利美这只股票,多年占据麦哲伦基金的第一重仓股,它也没有让林奇失望,房利美为富达基金赚取几十亿美元的财富。

追根溯源,关键在于房利美的价值一直被低估,它的业绩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期。所以赚大钱要在严重低估的股票上重仓下注,低估和重仓缺一不可。

1977年林奇第一次买入房利美,股价5美元,后因利率上升公司亏损而抛出。

1982年因利率下降林奇第二次买入,市场预期乐观股价暴涨4倍。公司除了购买房产抵押合约外,开始打包出售抵押房产权。

1983年公司扭亏为盈,股价踏步,林奇认识到房利美优于银行的地方在于超低管理费用,可以依靠很小的利差获得利润。

1984年利率升高股价腰斩,林奇小步增仓,公司不再以尽可能低的利息借入短期资金,转而以稍高的利息发行长期债券,这样虽然增加了短期成本,但长远看公司可以少受利率波动影响。

1985年,林奇看到房利美的住房抵押担保证券的曙光,公司扭亏为盈,股价翻倍,林奇继续买入至2%仓位。

1986年,公司加强新抵押贷款的借贷标准,当年股价升至12美元,每股收益1.44美元,市盈率8.3倍。

1987年,因股灾房利美跌至8美元,林奇认为,人们愿意放弃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他们的房子,房利美的90天逾期还贷率在下降,风险可控。

1988年,林奇加仓至3%,每股收益从1.55美元升至2.14美元。

1989年,林奇加仓至最高的5%,股价从16美元涨到42美元,市盈率10倍,仍旧低估。

1990年,伴随对海湾战争的担忧,股价从42跌倒24又回升到38美元,林奇持股不动。

1991年,林奇离开麦哲伦基金,房利美继续上涨到60美元。

1992年,房利美股价69美元,每股收益6美元,11倍市盈率,增长率12%-15%,依然低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