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7-09-29 11:00
正值强劲竞争对手Uber深陷丑闻之际,Lyft加快IPO的准备步伐,这将有助于Lyft公司在传统私募融资之外,拓展融资渠道,公司本月也一直在与谷歌商谈新投资事宜。
风云变幻
Lyft创建于2012年,比Uber晚了三年,和Uber类似,Lyft也提供通过智能手机完成打车服务。不同的是,Lyft服务只限美国市场,公司业务已经普及美国40个州,约94%的美国人口。而且今年公司成立了无人驾驶部门,并与福特等公司展开合作。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Uber则陷入到高管的各种丑闻之中。
估值水平
在2017年4月的融资中,Lyft估值已经达到75亿美元,相比较而言,最近的一轮融资中,Uber的估值已经高达680亿美元。但两家公司一直处于亏损,双方都狠下血本,通过低收费来扩大用户规模,同时采取大量奖励吸引司机加盟。
二者区别
首先让我们看看决定两家公司视野格局的宣传语,Uber:每个人的私人机;Lyft:您身边会开车的朋友。
两家公司的宣传语奠定了整个公司核心价值、公司愿景以及公司从上到下全体员工的思考模式,正是这微妙的区别决定了各自发展的不同轨迹。
交流方面
Uber向司机发出的信件一般措辞非常严厉,没有一点客套的语言,直接就是开门见山。严厉、直接,这是 Uber 跟司机沟通时的特色;Lyft对司机则像朋友一样,让司机感受到被尊重,公司还会为司机完成1000次业务开庆祝会。
个性和制式
Uber 的车一般都是黑色轿车和 SUV,司机都是服装得体,主动开车门,公司还特地发送邮件建议司机,专业精神贯彻在Uber公司身上;而 Lyft 则恰恰相反,鼓励个性化。司机有的是音乐人、艺术家,司机性格完全从穿着打扮上,以及所开的车上表露无遗。因为司机职业不同,导致了 Lyft 内部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派别” ,比如“迪斯科Lyft”、“卡拉OK Lyft”等等,客户的乘坐经历会是一次特别有趣的体验,说不定下一次就是奥尼尔给你开车。
工作和生活
Lyft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家庭,在其中素不相识的司机走到了一起,有可能因为相同的谋生方式而开始相互联系,互相给对方介绍能够接的活儿,也有可能同在 Lyft 下工作的司机下一秒就成了乘客。角色相互转换,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需要;而在 Uber,司机和公司更像是两个彼岸,两个彼此需要的市场而已。Uber给每个司机发过一个工作专用的 iPhone,清楚地表明公司 的立场,工作和生活应该分开。
Uber以严格的管理要求司机专业的素质,因此服务能够制式化,从而迈开全球化的步伐,业务覆盖面更加广泛,估值也较Lyft高很多;Lyft则鼓励难忘、有趣的搭乘经历,公司文化中充满着欢乐、无厘头以及个性。
对于市场来说,二者都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