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9月21日港股市前交流

2017-09-21 09:25

文:Ksir講股 

缩表的详情应该在不少媒体都有报导, 在此不再重覆 我想分享的主要都是缩表的影响性, 以及联储局议息的重点:

1. 缩表最初的上限为每月100亿美元, 对于美国现时约42,000亿的负债表, 那比例上可说是微不足道. 更甚的是, 那是一个上限, 不代表联储局要每次都用尽. 就算是往后加至每月500亿的水平, 相信速度仍会颇为缓慢.

这亦解释了为何市场在宜佈缩表决定后, 市场也未见太大反应 (虽曾倒跌但快速修正).

2. 市场原先预期近期的经济数据不及早前强劲, 12月份加息的机会不算高. 但联储局表明美国风灾的影响只属短暂性, 而联储局委员当中赞成今年再加息的人数亦上升. 由于10月份正式缩表, 于10月份同时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于是变相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便大为提高 (利率期货市场显示12月份加息机会超过70%). 早前美国加息数次本港亦不跟随. 但随著息差扩阔, 本地资金池亦有流走的情况, 大家要留心12月份本港跟随加息的机会亦不低 (当然要视乎接下来资金流走的速度). 但整体而言本港息口 (美国亦然) 仍属于非常低的水平.

3. 联储局预期下年有3 次加息的机会, 而2018年及2019 则分别为加息2次及1次. 这和原本的预期不算有太大出入. 反而长期的中性利率由3% 调低至2.75%, 反映联储局对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有一定的担心. 虽然联储局预期2018年有3 次加息机会, 不过个人看法就比较保守..

第一, 市场还未正式对缩表行动作出反应, 进度虽然缓慢, 但不代表资金不会从资产市场抽离. 在加息步伐不减慢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市场的信心, 从而造成资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第二, 联储局现时的预测, 某程度上已经反映美国政府推行财政政策 (即特朗普推动的税改, 大搞基建等政策) 所带来的通胀效果. 但看现时政局的混乱情况, 政策的推动力成为一大疑问. 随时美国还是要靠现时的一套 (利用货币政策去推动经济) 去继续支持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无论如何, 市场的反应已告诉我们 (包括美股继续破顶, 港股在联储局宣佈缩表前亦继续炒上), 投资者对于美国缩表一事已在预期之内.

虽然现时港股期货的反应不大, 但既然不明朗因素已经消除, 而市场的动力仍在. 港股短期再继续高走的机会仍然甚高. 早前建议低位买入的朋友就继续持货, 待港股升近大时代的高位再决定去留好了 (到时再和大家分享).

P.S. 希望今天关于国微技术 (2239) 的个股分析可以在微博发佈, 早前在个人网页看了的朋友, 可以再看看那些附图作补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