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7-07-07 14:28
1. 巴菲特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巴菲特的抄底习惯是等跌透了再买,1987年8月到10月,美股暴跌36%,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于是巴菲特错过这次抄底机会。但这并不影响老巴,耐心的人不怕没机会。第二年,巴菲特看到可口可乐的投资机会,于是大举买入,成为其投资生涯一得意之作。
2.彼得林奇
“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甚至自杀。当时美国证券界超级巨星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林奇和所有开放式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为了应付非比寻常的巨额赎回,林奇不得不把股票都卖了。
过了一年多,彼得林奇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害怕,“在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还是我们即将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或者是事情还没变得那么糟糕,仅仅只是华尔街即将完蛋?”
3. 格雷厄姆
“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二之后数月,道指开始反弹,一度涨到286点,反弹幅度高达43%。许多投资者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股市将要大反转。格雷厄姆也这样认为,于是他开始进场抄底。他抄的都是从价值评估上看非常便宜的好股票,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率,他还加了杠杆。
但股市反弹持续到4月份后又开始暴跌,道琼斯指数在1930年下跌33%,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亏损高达50.5%。 至1932年7月,道琼斯指数达到最低点41点,从最高点381点算起,最大跌幅高达89%,而同期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亏损高达78%。 格雷厄姆后来东山再起,写出投资圣经《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总结出一个永恒的价值投资基本原则:安全边际。
4.大作手利弗莫尔
“市场只有一个方向,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而是做对的方向”
1930年小反弹中吞没的不仅有格雷厄姆,还有著名的大作手。利弗莫尔准确预测到了1929年的大熊市,在那场大熊市中赚了1亿美元,但也在1931年开始抄底,结果两三年的时间,他亏的一无所有,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5. 爵士邓普顿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质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爵士凭借出色的判断力在全世界范围搜罗便宜股票,可以说是抄底的一把好手。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遭到重创,国内股市一片低迷。后来日本凭借资金救助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出口到美国,但大多数都是廉价低技术的代工产品性质,因此大多数美国基金经理并不看好日本经济。但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邓普顿发觉日本工业的升级动力和能力,其价值远远超过日本公司股票的价值,于是开始大量买进日本股票,他买进之后,其他的基金经理终于看到日本的机会,开始买入,日本东证指数一路飙升,此次投资日本是邓普顿逆向投资的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