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全球基建进行时

2017-04-25 17:00

基础设施建设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是获取选票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放眼全球,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众多方法中,基础设施建设始终位于首位。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影响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投入得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就业人口,提高平均生活品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很显然,目前在美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忽视非常明显。自1970年以来,有数据统计,发达经济体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明显下降,从国内生产总值的5.2%下降到3.3%。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对于美国基础设施状况仅仅给予“D+”的评级,学会估计到2025年,美国需要投入3.3万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

而随着新兴市场近年来的发展,为满足人口增长,经济扩张,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加,从道路、桥梁到水资源、电网以及可再生资源、能源运输等相关领域都蕴藏着庞大的投资机会。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估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满足2030年全球的预计GDP增速,这比过去18年所投入的36万亿美元还要高出将近60%。

美国方面

总统特朗普提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数千亿美元,作为其核心政策举措之一,其政策落实概率大。预计高速公路将是重点,相关具有建设、运营能力的公司势必占有巨大优势。

同时,密歇根Flint铅水危机在去年成为头条新闻,这也凸显了美国市政供水系统的老旧,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该方面的投资将会存在需求。已经得到推广的公私合营等模式将会使用。

此外,联邦对新设市政水资源投资可以提供贷款担保和税收优惠,减少了政府支出以此加强对于能源勘探及生产。因此,供水系统及能源基础设施会为管道项目创造投资机会。根据能源信息管理局EIA预计,美国将在2017年,从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到2026年成为能源出口国。这一重大转变,将直接对上市的能源相关公司产生积极的影响。

欧洲方面

尽管老欧洲存在基础设施升级和翻新的需求,但是持续的紧缩政策限制了政府在公共事业方面的支出。但是,在此方面,英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政府通过PPP模式,保护了社会及私人资源在公共事业方面的投资,并且成功制定和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公共基础建设。因此,和我国一样,拥有PPP经验的公司将会直接受益。

新兴市场

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兴经济体更是受到推崇。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印度的未来五年新增2万公里高速公里计划,都将会促进基础设施相关公司的发展;拉美方面,由于多数经济体主要为资源出口国,因此,在公路、海港方面将会出现投资机会。

因此,可以认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基本达成一致,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投资。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目前经济复苏缓慢,政府财政赤字扩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与目前可用的资源差距较大,所以,预计会采用吸引重大公共社会资源投资,例如采取PPP等模式,对于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作、投资等相关经验的上市公司,将是一个重大机会。

潜在收益

过去十年来,基础设施上市公司股息占标准普尔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公用事业公司收入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抗通胀性,并且在利率上行期间,表现良好。例如,能源运输及管道管理公司收入受益于PPI,高速公路收费可以参考CPI走势,港口、机场等运营商的收入同通货膨胀也有密切联系。

作为抗通胀的合适标的,其股息增长超过CPI增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投资机会。

相关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公司的主要风险在于政策的转变,以及地域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运营伙伴能力以及相关利率波动也是其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我们将竭力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盛证券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