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现金奶牛”思科是如何支配现金流的?

2017-04-07 18:08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思科(NASDAQ:CSCO)已经从只专注增长的公司成功转变为一家注重回馈股东的公司。公司2016年年报中提到:作为公司资本配置战略的一部分,公司计划每年将至少50%的自由现金流通过现金股息和股票回购的方式用于回馈股东。

股息派发

思科从2011年3月开始派发股息,自派息起公司股息率稳步增长,当前为3.47%。从公司2016财年(截止于今年7月)表现来看,思科派发的股息约占自由现金流的40%。思科有能力定期上调股息,但未来的上调可能是增加派息金额,而非上调股息率。

股票回购

思科最近用于股票回购的现金金额约为公司自由现金流的30%,加上用于派发股息的40%,那么公司共将70%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回馈股东,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但从下图公司2016年股东权益变动表可以看出,思科给员工发行了股票,因此有分析师认为股票回购对于股价的提振作用大部分都被其抵消。

思科以每股26.47美元的价格回购1.48亿股股票,总共花费39.18亿美元。回购价格低于当前33美元左右的股价,笔者认为也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作为员工福利,思科以每股24.43美元的价格共发行1.13亿股股票。发行员工股票、并购及其他事件抵消了股票回购对股价的提振作用。也许激进投资者会认为公司的此项开支是合理的,与同行的其他公司一致。

通过计算可得出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回馈股东的净现金金额为9.26亿美元,相当于公司7.5%的自由现金流,因此加上用于股息派发的40%,思科共将47.5%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回馈股东,与公司将至少50%自由现金流用于回馈股东的目标较为接近。

收购

思科的收购行为曾遭到质疑,值得注意的是,思科的营收增长似乎与公司的收购开支不成比例。思科年报对公司战略作以下陈述:公司所处市场要求公司需要具备大量的技术、产品和能力。公司的增长战略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即“自研-收购-联盟”的方式。具体而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公司收购其他有创新技术的公司,同时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发展或转售产品技术和新发明。

研发效益

技术公司的研发效益是影响公司估值的关键因素,但笔者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准确量化。若公司研发效益较高,那么公司的产品将会是唯一的或者与同行有所区别,因此公司利润率应当较高。

思科2016财年的毛利营收占比为63.5%,略高于十年平均水平62.3%。过去一年净利润营收占比为20.2%,高于平均水平18.9%。公司利润率较高,说明包含收购在内的研发效益较高。

研发开支为发生额,而通过收购获得的技术和发明计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无形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摊销和减值损失。思科不必承受许多减值损失,这意味着公司进行并购带来的益处符合预期。

业务分部分析

思科的传统利基市场产品主要为路由器和转换器,但这两个市场一直遭遇猛烈竞争,因此公司正卯足全力发展新的业务。从业务分部来看,思科年报包含了公司的产品种类,笔者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讨论。

转换器和路由器被视为思科的核心产品,为公司贡献约60%的营收。思科转换器和路由器业务增速极为缓慢,过去两年年均增速仅约为1%。营收占比为40%的其他业务过去两年的年均增速为2%。思科将SPV(Service Provider Video)部门的CPE业务出售,导致增速下滑。

将SPV业绩计算在外,思科过去两年的其他业务增速为年均9%。根据历史数据,思科其他业务增速不仅能够抵消公司转换器和路由器市场的下滑,未来还能为公司创造约4%的营收。加上股票回购为公司创造的1%,笔者预计未来五年思科的每股收益增速将为10%,比分析师预计的10%低一半。

流动资产过剩

按照2:1的流动比率计算,思科的流动资产高达290亿美元,相当于在符合公司稳健规律运营的基础上,每股资产超过5.68美元。流动资产作为短期投资计入资产负债表。

公司对现金的支配是一项长期优势,因为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公司能够适时进行收购,短期遭遇挫折也不会影响公司派息。

公司估值

按照笔者预计的思科未来五年每股收益增速为5%,那么公司五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为1.88美元。按照公司历史市盈率18.3计算,公司股价应为34美元,再加上流动资产过剩,股价还应提高5美元。按照贴现现金流模型计算可得公司股价应为38美元。笔者认为公司股价应为40美元。

结语

通过回顾思科管理层的现金配置方式可得出结论:公司过去十年中每股收益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预计该增速将会继续保持下去。公司当前股价仅为33美元,因此笔者认为思科值得买入、持有和密切关注,适合寻求股息增长的投资者。

文章来源:seekingalpha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我们将竭力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盛证券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