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选> 正文
2017-02-23 17:25
虽然五年来吉利德(NASDAQ:GILD)股价的平均表现比较稳定,但近两年股价出现下滑。公司股价自丙肝治疗药物销量初现下滑时就遭遇下跌,现在更是狂跌不止。丙肝治疗药物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中很大一部分丙肝晚期和中期患者已被彻底治愈,其次才是公司面临的竞争日渐激烈。
据吉利德最新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利润略超预期,但公司股价却随后大跌10%。吉利德公司股息有所上调,上调幅度超过10%。从上图可知,吉利德将2017年丙肝治疗药物的销售预期大幅下调,之后公司股价略有回升,但较其历史高点仍下跌40%。
吉利德股价连续24个月下跌,投资者对其管理层的看法发生180度大转变,而失望情绪在过去几个季度达到极点。公司管理层曾在2011年以110亿美元低价收购Pharmasset,从而为公司争取到丙肝治疗药物特许权,管理层也因此被誉为天才,但他们现在却被质疑薪酬过多且能力不足。对于吉利德管理层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中两点较为公正,但有一点却有失偏颇。
部分股东不满公司明星产品丙肝治疗药物的过快推出。公司相继推出丙肝治疗药物Sovaldi, Harvoni 和Epclusa,速度之快,历史罕见,但这无可厚非。吉利德丙肝治疗药物2014,2015和2016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24亿,191亿和148亿美元。这些药物在投入市场后的仅11个季度中总销售额就超过460亿美元。据预测,未来三年中这些药物至少能为公司创造200亿美元的营收。
面对来自默克制药(NYSE:MRK)和艾伯维制药(NYSE:ABBV)同类药物日益激烈的竞争,吉利德也表现出色,尽管上述两家制药巨头有新药推出,但吉利德依然保持着它市场大佬的地位。
有人不满吉利德的天价药物。但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粹主义横行,没有销售额和影响力均如此之大的医药公司会宣布避免设定目标预算。长期看来,吉利德的丙肝治疗药物会节省患者的开支,因为它们能彻底治愈丙肝,不需要患者花费开销继续治疗,也不需要进行昂贵的肝移植手术。但等到下一次美国总统换届,一位政客能产生影响的时间也就到头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美国大选结束后,对吉利德管理层漫天要价的抨击也已减弱。
相比丙肝新药推出过快,人们对吉利德高管薪酬过高的批评更为公正。包括已行权期权在内,吉利德CEO 2015年的薪酬为1.5亿美元。另外两位高管2015年的年薪也超过7000万美元。
吉利德股东明显更愿在公司股价上涨的时候向管理层支付如此高额的薪酬,但近两年吉利德的股价却是一路下跌,因此他们对管理层的高薪有异议也在所难免。管理层没有将现有资金用于寻求公司增长,却用于股票回购。而在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同时,高管却在大量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这是令投资者不能接受的。
管理层薪酬如此之高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薪酬主要由每股收益增长目标决定,而非药物研发目标或公司营收增长。这可能会导致不正当的资本配置。因此股东对吉利德管理层高额薪酬的不满是十分合理的,笔者对此也较为认同。
公司增长疲软或许是对吉利德最公正同时也最严厉的批判。除了在公司核心的丙肝治疗和艾滋病治疗合成药研发领域略见成效外,其他在研药物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吉利德针对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以惨败告终。虽然公司有多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治疗的中期合成药正处于试验阶段,前景也被看好,但要投入市场使用至少还需好几年的时间。
新基制药(NASDAQ:CELG)等多数制药巨头热衷与其他公司合作,但吉利德却是个例外。吉利德与其他公司的唯一一次合作是与Glapagos(NASDAQ:GLPG)合作研发风湿性关节炎药物filgotinib,其中涉及到这两家公司的股权交易。市场对该合成药寄予厚望,该药目前正处于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等三种疾病的适应性的后期试验中。
尽管股东和分析师不断向吉利德施压,但自2011年收购Pharmasset后,五年多来吉利德未进行过任何重要收购,这使得吉利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降低。吉利德增长乏力是目前大家对公司管理层最公正的批评。
笔者曾表示吉利德股价可能正处于波谷,公司通过派发3%的高股息挽留投资者。但在公司本身或同行竞争的影响下,除非吉利德管理层对上述两项批评加以改进,否则其股价很难实现上涨。笔者认为如果吉利德不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公司的问题,可能就会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文章来源:seekingalpha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我们将竭力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公司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