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安德玛有望延续其增长神话

2017-02-17 14:00

安德玛(NYSE:UAA) (NYSE:UA)的股价从一年前开始一直承压,部分源自于估值过高、营收增速变缓及利润下降。2015年安德玛的股价曾一度突破50美元,但之后大幅缩水,当前股价在20美元上下浮动。

似乎投资者认为安德玛将会继续延续其下跌趋势,但是从其国际销售情况来看,其实不然。笔者有理由认为安德玛的增长神话还远未停止。

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从安德玛的第四季度盈利数据来看,其EPS为0.23美元,低于预期的0.25美元,与此同时,营收相比预期下降1亿美元,尽管其表现相比预期只是稍微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营收增速放缓及悲观情绪在投资者中蔓延,市场对它的期望大幅下降。2016年第四季度,安德玛的营收仅同比上涨12%,远低于2015年的30.7%。与此同时,全年营收上涨22%,如果不参考其历史数据,这个涨幅看起来是非常惊人的。下图为安德玛的历史增长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德玛的营收增速自2014年开始呈放缓趋势,当前的增速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尽管增速创下新低,但是其管理层还进一步将2017年的增长预期下调至12%。

若将此因素与安德玛的过高的估值及不断下降的利润一并考虑,安德玛的股价暴跌也不无道理。预期增速大幅下降,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可想而知利润也将随之下降,投资者对此表示担忧亦在情理之中。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种增速放缓趋势会持续吗?”

安德玛的增长神话远未结束

第一张营收增长趋势图似乎暗示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安德玛的增长机会开始消失。但是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安德玛的管理层也是如此,他们充满壮志熊心,立志要将安德玛打造成一个营收超百亿的品牌。

但要达到此目标,公司至少要创造当前营收的2倍,这意味着在安德玛的管理层看来,安德玛尚有许多的增长机会。

北美市场

安德玛的营收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北美市场营收占比高达85%。同时,北美市场的营收同比上涨16%。2016年,北美市场零售行业整体表现低迷,许多公司相继破产或中止上市。与行业相比,其实16%的涨幅不是太差。此外,尽管目前零售行业不太景气,但这种现象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国际市场增长机会

安德玛未来大部分的增长将会来自海外。当前,安德玛的国际业务实现的营收占比仅为15%,但是其涨幅却是逆天。继2015年创下69%的涨幅之后,2016年延续佳绩,同比上涨63%。安德玛在北美市场已经根深蒂固,但它的国际业务才刚刚起步。当前,它正在对国际市场进行大量投资,从而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当然,要想成为营收超百亿的品牌,资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安德玛的SG&A费用同比上涨9%,同时资本支出同比上涨逾30%。安德玛的管理层也承认它的增长计划将会影响其收益,但是为了长远的增长目标,这是当前必行之事。

未来展望

安德玛的管理层将2017年的营收增速预期下调至12%,这意味着2017年北美及国际市场的增速会低于2016年的16%和63%。在此情况下,北美市场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安德玛的国际市场毕竟才处于早期的增长阶段。但是很有可能12%的增速只是其管理层为了降低市场预期而做的保守估计。

笔者认为随着行业回暖,安德玛在北美市场的增速也会加快,再加上国际市场继续大幅上涨,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重也会年年递增,如此一来,安德玛延续其增长神话也是很有可能的。

债务

投资者另外的担忧就是其债务。近年来,安德玛的债务增长速度高于其营收及股东权益增长速度。

​​​​​​​

上文亦有提到,安德玛正在通过投资进行业务扩张,从而创造增长机会。由于当前仍处于该阶段,因此未来债务将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管理层一味扩张,这将会为安德玛带来风险,但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尽管举债过多将会导致高额的利息费用,而这必然会影响其盈利状况,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短期承压是值得的。

估值及结论

由于增速放缓,安德玛股价已大幅缩水。笔者比较偏好类似的股票,因为一只股票大幅下跌之后安全边际将会非常高。但是从安德玛当前的PE来看,估值仍非常高。尽管股价下跌60%,但安德玛的PE为49,仍大幅高于行业平均值19.2。同时,安德玛的PB为4.4,与行业持平。PS为1.8,高于行业平均1.3。

单从其估值来看,笔者认为尽管安德玛的管理层正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明智的举措来为未来发展铺路,但是当前安德玛的安全边际并不高。这也是造成安德玛短期存在不确定性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下调12%的增速很有可能是其管理层为了降低市场预期而做的保守估计。此外,安德玛的管理层正通过业务扩张为公司的长远发展铺路,而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德玛未来有希望继续延续其增长神话。因此,当前安德玛股价严重受挫,这是低价买入的好时机。

文章来源:seeking alpha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我们将竭力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公司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