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公司,动了真格。
本文作者水行舟,全文42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几年一度,大龄程序员的前途问题又双叒上热搜了,这个主题大概是IT圈能够被大众常磕常新、乐此不疲的少数话题之一了。
两个月前,一位45岁资深程序员因求职不利上国家网站求助引发热议;这两天有家公司宣称只招35岁+程序员……
其实程序员的年龄与职业生命力的问题知乎的大神们已经讨论过好几轮了,答案并不复杂,只是个体遇到的困境每次都能引起其他个体的共鸣罢了。先引用微软代码女神潘正磊的话来揭晓问题的答案吧。
程序员有没有这个年龄限制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如果一个程序员什么都不知道,老板叫你做什么你就写什么代码,也不持续学习,这种“码农”程序员在从业若干年之后,确实可能会遇到很多瓶颈。
我们团队里的 Anders Hejlsberg,大家喜欢称呼他“海神”,30 年过去了他还在写代码。他另一个身份是全世界最好的编程语言设计师,而且他对整个行业的分析、对行业的认知,前瞻性是一流的。
我认识很多 35 岁、40 岁朝上的程序员,他们对领域的把握、资深的认知是年轻程序员所欠缺、难得的。所以即使他们还是在做程序员这份工作,但也不是像大学毕业的新进同事只写代码。资深的程序员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确实,程序员随年龄增长而有生存压力或许是我们特有的问题。毕竟我们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内卷”。
欧美地广人稀,再加上人口老龄化,没那么多年轻程序员,程序员只要自己愿意可以干到退休,他们随年龄增长而来的是如何活得更好的抉择,失业的可能性很小。
在国内就不一样了,因为程序员收入高,吸引了很多人:计算机专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还有众多培训机构的助攻,使程序员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国内的行业环境尚处在从传统的需求与开发脱节向精益、敏捷化转型的过程中,程序员的个人价值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卷”得比较惨烈——某45岁程序员失业上国家网站求助才能上热搜。
值得欣慰的是,转型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土软件企业“觉醒”,将敏捷文化尽可能贯彻到经营的方方面面,将程序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当他们成为行业主流,大龄程序员的就业问题应该会销声匿迹了。
赵继成频道,
听说北京一家公司只招35岁以上的程序员,这也太奇怪了,真相到底如何?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实地走访,跟我一起去揭开真相! #北京程序员招聘有多内卷# #只招35岁以上程序员合法吗#
视频号
因此,当听说有企业借这次热搜的东风公开宣称“只招募35+程序员”的时候,我很想验证这“噱头”背后是聪慧的诚意,还是讨巧的投机。
于是拜访了这家有20年历史的软件企业的老总和员工,以下是摘要。
01
对话创始人
提问:为什么这次招聘特意强调35+程序员?博眼球?造话题?
张纪伟(盛安德科技创始人):盛安德35岁以上的程序员非常多,但最近常看到有关35岁危机的文章,似乎35岁成了程序员的退役年龄。盛安德的使命就是不断提升和体现程序员价值。目前我们公司有200多位超过35岁的程序员,占程序员总数的40%,从未有人因为年龄原因离职(被离职)。
我们在营造一个温厚的内部环境,让程序员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变得越老越值钱。这次招聘一个是希望引起大家关注,35岁不一定是危机,只要让自己站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立场,而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35岁以后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如果真有些程序员到35岁想要换一份工作,可以考虑我们,我们从不认为年龄是问题。欢迎大家投简历给我们。
提问:除了吸引关注,你认为35+程序员在职业素养方面有哪些优势?
张纪伟:35岁以上程序员的技术能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张无忌,体内内力已经很惊人,但不知道怎么用。盛安德一直在推动敏捷化,鼓励程序员直接面对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从而将自己的内力发挥出来。我相信当程序员开始面对用户业务上的问题,就能从积累技术能力转变为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容易从价值的角度去衡量。一旦拥有解决问题的视角,就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
提问:你认为贵公司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程序员的优势是什么?
张纪伟:首先,我们不仅帮助每位程序员提升价值,同时也将价值体现为收入,不需要在这里积累经验(能力),再换个公司去体现价值。我相信他们选择一直留在盛安德,是因为在这里他们能看到希望。
在盛安德的薪酬体系里,薪水与能力(价值)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需要讨好上级或组织,你的能力可以更好地转化为收入。
另外,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环境可以陪伴和帮助程序员成长,使其不断积累自身的价值。如上所述,我们着力引导和培养程序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和选择。当程序员开始尝试视角的转变,从完成代码实现,到解决用户问题,他就会发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可以随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断累积自身的价值。无论他在不在盛安德,都不用担心未来的发展。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无论技术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面对用户的自信和沉稳,他们都会占上峰。
02
对话程序员
在与员工交流时,我特意挑选了不同分公司35岁以上的程序员,有男有女,有的同时还兼顾管理岗位。我预设了如下问题,之后是他们回复的精选。
1. 10分满分的话,你给自己目前的安全感打多少分?你最大的安全感来源是什么?职业和公司在你的安全感中占多少比例?为什么?
2. 你现在的工作是生计需要还是出于热爱,两者比例?
3. 网传程序员随着年龄增长将会面临职业危机或困境,你的感受和观点?
翁玉礼(男,郑州分公司):从业12年,盛安德工作10年。
1.个人目前的安全感打8分。最大的安全感来源在于持续学习。从盛安德的内部文化来说是以人为本、支持程序员发展和成长的平台,而平台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每个人都在持续学习成长做好手头的工作,公司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目前还在快速增长,我们需要提升质量和技术外的能力才能持续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关于安全感的比例,职业占三成,公司占七成吧,入职盛安德后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事,从做人到到做事都让我获益良多,很有幸跟他们一起工作了十年,其中的各种经历都给了我面向未来的力量,也是安全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2.两者兼有,我至今仍然记得在大学宿舍里用自己写的代码显示出数据库数据的惊喜,那或许算是最初的热爱,大学期间加入google的技术讨论组,自己搭建wiki等,毕业后在工作之外摸索微软技术通宵录制channel9的视频。
生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程序员这个职业也不例外,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给孩子好的教育,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技术变现会更加重视,代码、技术、方案的考量会偏向于软件价值和市场收益等,于我们而言,服务好客户的价值,就会体现我们的价值。
3.压力多少都会有一些,年龄增加的同时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事务也会增加,精力上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困境我觉得谈不上,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要解决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锻炼身体,丰富头脑。
年龄和职业的关系,感觉也是因人而异,一个大方向是年龄大一些的话要利用好经验,勤于思考,谋定而后动。
张旭(男,大连分公司):从业15年,在盛安德工作8年。
1.安全感有8分吧。一是长期养成的工作态度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确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三是盛安德提供给程序员的多维度的发展空间。
职业在安全感中占60%,公司占40%,其实我们从事的这个职业找工作是不难的,只是要看工作舒服不舒服,以及薪水的高低,我个人对薪水没有太大的执念,差不多在业界平均水平就可以,如果换工作的话,大概率会去做欧美外包的项目经理,我觉得对于我问题不大。在盛安德的话,发展空间就更大一些,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2.两者皆有,首先我不是那种幸运的人,刚好自己的职业就是自己的喜爱。我是先做这份工作,慢慢的培养对它的喜爱,当然也没达到为了它,可以放弃很多的程度,毕竟也只是一份工作。生计60%,热爱40%.
3.首先我认为这个传言是不虚的,当然很多职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觉得知识获取现在太容易了,更新替代很快,而不可被替代的是从业10年、20年磨练出来的心境。年龄和职业的关系,要分情况来看,有的职业受年龄影响很大,有的职业几乎不受年龄影响。就程序员这个职业来看,能力是首要因素,年龄并不能阻止你创造价值。年龄对于程序员这一职业来说是风险,就需要对风险做好管理。
陈雪珍(女,福州分公司):从业14年,一直在盛安德工作。
1.我安全感打个7分吧。最大的安全感来源应该还是自己吧,因为我觉得没有任何人能给你绝对的保障,所以最大的安全感还得靠自己去提升自己来获取。
职业和公司占比为30%吧, 因为一份安稳的职业能给我稳定的收入也能给我提升自己提供一定的空间,但是现在公司毕竟不是“铁饭碗”,公司有它的商业模式,你得跟得上公司的节奏和理念公司才会保留你,不然就有被淘汰的风险。
2. 两者兼有吧,如果一定要给分的话,五五分。
3. 我的感受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有一定的危机或者说困境,但是目前对我来看其实真正来说并不全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应该说是这个年龄的我有家庭和孩子需要兼顾,所以没有办法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在职业上学习提升。
年龄和职业的关系,我的观点是,客观上说年龄大了在职场里面的确会有一定的劣势,因为大部分人来说真的并不能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跟着增长,另一方面年龄增长了,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而言的确会不如年轻人,这个是客观事实。当然对于那些知识积累很好的人来说就是另当别论了。
马玉年(男,北欧分公司):从业16年,盛安德工作15年。
1.我有十分的安全感。我认为安全感并不是某个公司给我的。是在盛安德15年的经验+对科技行业发展预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制度。
2.我工作并不是因为生计,也不是因为热爱。我工作的原因跟60岁退休的人,一般还会继续返聘找点事做是一样的。至少当前是这样,因为人生活着就需要做一些事,不工作其实没什么事情可做。这个可以叫做社会活动参与感和社会认同感吧。
3.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程序员年龄焦虑已经不是网传,而是事实。35+以上的程序员会面临职业危机和困境已经是软件行业的社会问题。我们老说看人家欧美程序员是越老越值钱,那其实是人家没有这个社会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程序员跟欧美程序员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在这个行业内的人员,包括程序员,企业管理人员和行业先锋其实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改善这个问题。
毕竟中国的人口红利马上就会用尽。虽然程序员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占绝大多数,但其实力量是最薄弱的。而最终可能需要靠企业主,管理人员和行业先锋去主导改善这个问题。所以程序员如果能碰到接受35+的企业,那就赶紧加入这样的企业,就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尽了绵薄之力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