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28 20:07
雷遞網 雷建平 11月28日
隨着小米汽車銷量的持續提升,小米汽車正成為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中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本周,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相繼公佈財報,至此,蔚來、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小鵬汽車均已發佈財報。小米汽車的收入已超過蔚小理,且是四家中唯一一家實現這個季度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小米汽車Q3營收居首 是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企業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290億元,同比增長超199%。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283億元,其他相關收入7億元,並且本季度小米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首次實現單季度經營收益轉正,實現單季經營收益7億元。
蔚來2025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92億元(26.97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淨虧損為34.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50.6億元收窄31%,較上一季的50億元收窄30%。
小鵬汽車2025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03.8億元,按年增加101.8%;淨虧損3.8億元,較2025年第二季度的淨虧4.8億元縮窄1億元,虧損縮窄得益於汽車銷量提升,以及毛利率的持續改善。
理想汽車2025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73.65億元(約38.4億美元),同比降36%;淨虧損為6.24億元(8770萬美元),而2024年第三季度的淨利潤為28億元,這是理想汽車時隔11個季度首次出現淨利潤虧損。
當然,理想汽車出現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計入了將2024款MEGA召回作為期后事項。
據理想汽車CFO李鐵透露,理想汽車將2024款MEGA召回作為期后事項,並按照估算的金額,在Q3對MEGA召回的事項提了約11億元的質保成本。
如果扣除這部分的影響,理想汽車依然是持續盈利的企業。
小鵬汽車Q3交付量最高
從交付量看,2025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交付量最高,小米汽車排第二位,理想汽車、蔚來汽車相繼居第三、第四的位置。
其中,小米汽車2025年第三季度共交付108,796輛新車;蔚來2025年第三季度的汽車交付量為87,071輛,較2024年第三季度增長40.8%,較2025年第二季度增長20.8%。小鵬汽車2025年第三季度汽車總交付量為116,007輛,較2024年同期的46,533輛增加149.3%。
理想汽車2025年第三季度,汽車總交付量為93,211輛,同比減少39%。
蔚來Q4營收將超過300億
從趨勢上看,小米、蔚來、小鵬今年在交付量上均實現了大幅提升,雷軍此前透露,2025全年小米汽車預計將交付超過40萬輛,全年目標再提升。
蔚來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汽車交付量介乎120,000至125,000輛,較2024年同一季度增長約65.1%至72.0%。蔚來預計收入總額介乎327.58億元(46.02億美元)至340.39億元(47.81億美元)之間,較2024年同一季度增長約66.3%至72.8%。
小鵬汽車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汽車交付量將介乎125,000至132,000輛,按年增加約36.6%至44.3%;總收入將介乎215億元至230億元,按年增加約33.5%至42.8%。
理想汽車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車輛交付量為100,000至110,000輛,同比減少37.0%至30.7%;收入總額為265億元(37億美元)至292億元(41億美元),同比減少40.1%至34.2%。
在不知小米汽車第四季度營收區間的情況下,下個季度,蔚來的營收將高於理想汽車,理想汽車的收入則高於小鵬汽車。
蔚來小鵬也在追求Q4實現盈利
從預期上看,蔚來汽車要想第四季度實現盈利,依然有難度。對此,李斌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在四季度目標達到18%左右的整車毛利率,全新ES8交付量在四季度會有大的躍升,全新ES8的毛利率將超過20%,毛利總額相比Q3比會有顯著增長。
「蔚來有信心實現四季度盈利,目前在售的高毛利車型例如蔚來全新ES8,訂單非常強勁,庫存訂單充足。相對較低價格車型雖受到置換補貼退坡影響,但對公司整體毛利的影響在預期範圍之內。」
小鵬汽車第四季度是否會實現盈利?何小鵬最近曾説,公司內部很篤定,盈利的概率是「五個九」,先不敢説百分之百;2026、2027、2028這三年對小鵬汽車來説,是再上大臺階新的三年。
總體來看,當下蔚來、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小鵬汽車在營收和銷量上已處於同一陣營,小米汽車的勢頭更強,在小米CEO雷軍的帶領下,小米汽車已打破原有的「蔚小理」格局,變成新的格局——「小蔚小理」,分別是小米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
當然,小米汽車在發展中也有自身的問題,與蔚小理經過過從0到1不同,小米汽車一開始就經歷的是從0到10,后續小米汽車還需要更紮實的下基本功,苦練安全關。
畢竟蔚小理經過10年打磨,一路上也磕磕碰碰,小米汽車作為后來者,彎道超車,但很多要下的苦工,依然繞不過去,這些都需要時間來磨合。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